VR體驗自閉症困境改善照護 澳企Opaque結合科技解決醫療問題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Liam Mcguire(左)及Chris Mackenzie(右)擅長以VR等虛擬技術解決醫療問題。(黃勁璋攝)
早年大熱的虛擬實境(VR),除了電子娛樂消遣,還有何實際用途?上周舉行的設計「智」識周(KODW),記者就見識了「沉浸式技術和新興科技」,如何讓照顧者透過VR科技,代入自閉症及認知障礙症病人的角度,設身處地理解對方的需要。
在活動上,記者遇到了從澳洲遠道而來的Liam Mcguire,他是澳洲科企Opaque Media Group的總監及項目主管,擅長以VR解決醫療保健問題。今次他聯同拍檔、Opaque研究及開發主管Chris Mackenzie訪港,擔任論壇講者並主持工作坊,記者把握機會訪問二人,了解虛擬技術在醫療上的應用。
模擬逛超市 代入患者角度
在開始訪問前,二人邀請記者試玩他們所設計的「虛擬自閉症體驗」(Virtual Autism Experience)。這項目讓照顧者藉VR技術,代入自閉症患者角度,以便在日常照顧,甚至於環境設計上,都能為對方作適當調整。
戴上VR眼鏡後,記者恍如置身超級市場內,可以把貨架上的物品拿起,再放進手推車內。眼前亦見到人來人往,只是這些客人面目模糊,加上環境非常嘈雜,難以集中精神細聽Mcguire的指示。
Mcguire指出,超級市場大多光線明亮,沿途遇到各種客人和貨物,這些跟其他人、事、地的互動,對常人而言普通不過,「但我們假設一切正常,是因為現場環境對我們(這些正常人)沒帶來什麼問題。」他續說,對於自閉症人士,環境燈光和雜音均會刺激他們的神經,一如記者戴上VR眼鏡後的感覺。
此外,在VR眼鏡底下,超市內其他客人面目模糊、動作難以理解和預計,甚至有種來者不善的感覺,「你和我交流不會有問題,你我都知曉對方在說什麼、在笑抑或在哭。但自閉症人士,不一定讀到跟你我同一樣的社交訊號(Social Signal),當要人際間互動時就會感到困惑。箇中感覺,非你我這些普通人所能明白。」

Virtual Autism Experience讓照顧者藉VR體會自閉症患者在超市的不安感。(黃勁璋攝)
認知障礙產品獲電子教育大獎
除了針對自閉症人士,Mcguire過去亦曾參與虛擬視障體驗,更憑「虛擬認知障礙體驗」(Virtual Dementia Experience),奪得2014年的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APICTA Awards)電子教育(e-Learning)組別大獎得主。
Mcguire表示:「要了解患者的感受,透過傳統渠道,例如一個PowerPoint,或者短片、圖片,未必很有功效。但當你戴上VR眼鏡,嘗試體驗那份從未有過的迷失感覺時,效果跟單單由我告訴你『自閉症人士外出購物好迷惘』完全不同。」
二人強調科技只是工具,而他們的任務是挑選和運用最好的工具,從而達成項目的目標。「我們是一間科技開發公司,卻非一間VR技術開發公司;我們用上很多VR科技,但我們不會拿着VR裝置,再細想有何問題可由VR解決;而是先由問題出發,再找合適的科技方案,以解決問題。」
他笑言,所參與的項目背後源由均大同小異, 往往是「客戶帶着已知的問題,或想為某些項目揪出潛在問題而找上門;我們則為客戶制訂解決方案,方案可以是利用VR作模擬訓練,亦可以是AI(人工智能)或雲端運算。」以上文提到的「虛擬自閉症體驗」為例,項目是公司夥拍微軟及澳洲關注自閉病組織Amaze而研發。

Mcguire指出:「當你戴上VR眼鏡,嘗試體驗那份從未有過的迷失感覺時,效果跟單單由我告訴你『自閉人士外出購物好迷惘』完全不同。」(黃勁璋攝)
Chris Mackenzie補充,「我們的專長在科技層面,需要找相關項目的專家或倡議團體做合作夥伴。」團隊首先了解病人的感受,再設計出不同的模擬工具。二人強調,項目主要體驗病患感覺,病徵本身非最大重點,舉例,影響自閉症病人的環境光線,不一定是刺眼白光,但光線帶來的困擾感覺卻是真實的。
夥醫院開發虛擬MRI減不安
團隊開發的VR病人模擬訓練項目,一般用於訓練病人照顧者,例如專業醫護人員及病人親屬,又或者在會議、展覽等場合,讓業界及公眾試玩。
虛擬科技不止用於體驗病人需要一途,例如另一項目「The Virtual Forest」,就以微軟的Kinect感應器,以及實時渲染(Realtime Rendering)技術,讓認知障礙症患者置身虛擬森林,自由遊覽並跟環境互動,透過分享感受改善社交。
另一應用例子是跟墨爾本The Royal Children’s Hospital合作研發的「MRI VR Preparation」,就模擬接受磁力共振的過程,再評估病人是否適合掃描,減低臨床的不安感覺和風險。
二人坦言,虛擬科技並非萬能,卻是一個有力的工具,讓人們了解患者感受,提升公眾對相關病患認識,以至推動人們由自己做起,更加關注病人需要,長遠為病人帶來更大裨益。

團隊開發的VR病人模擬訓練項目,一般用於訓練病人照顧者,又或者在會議、展覽等場合,讓業界及公眾試玩。(黃勁璋攝)
採訪、撰文:陳子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遺忘與記憶 尋找箇中平衡(黃岳永)
					
內地科企深度求索(DeepSeek)近期發表的DeepSeek-OCR,乍聽之下是光學文字辨識系統,實則別開生面。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 
					AI具自私傾向|AI推理愈強 行為愈趨自私
					
美國卡尼基美隆大學(CMU)研究人員發現,隨着人工智能(AI)系統推理能力提升,其行為可能會變得更加自私,破壞集體福祉。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 
					AI無意識|微軟蘇萊曼:AI不具意識
					
微軟人工智能(Microsoft AI)行政總裁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一直公開反對看似有意識的AI。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 
					AI重塑企業架構|李開復:將誕一人獨角獸公司
					
內地人工智能(AI)初創零一萬物CEO、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近日出席2025 GOTC全球開源技術高峰會,他認為AI將重塑企業架構。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 
					LLM不懂指揮?|LLM指揮機械人送貨遠遜真人
					
Andon實驗室早前發表新的Butter-Bench基準測試結果,旨在評估大型語言模型(LLM)在物理世界的實用智能水平,判斷它們能否有效地指揮一台機械人做任務。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 
					AI研究報告|65%港公司對HR駕馭AI欠信心
					
本港人力資源(HR)網站AsiaHRM昨天公布一份研究報告,於2025年8月至9月訪問本地70間領先企業,大約45%受訪企業的員工介乎1000至5000名,並收集了首席人力資源總監(CHRO)及人力資源總監(HR Director)的意見。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 
					金融科技周|港金融科企聯手設監管實驗室 藉AI打擊洗錢 提供合規方案
					
香港金融科技周及StartmeupHK創業節,昨天起一連5日於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走訪會場,參觀數碼港、香港科技園等展館。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