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愛用IG睇新聞 半數港青鍾情短片不看文字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18歲至24歲的Z世代習慣在社交平台收看新聞相關影片。(法新社資料圖片)
今時今日,民眾接收新聞資訊的渠道,早已不局限於報章、電視及電台。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發表本年度數碼新聞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 2020),指出年齡介乎18至24歲的Z世代,更傾向在社交媒體瀏覽新聞資訊。這項發現本來不令人意外,但有趣是原屬分享生活點滴的Instagram(IG),竟成為網民接收新聞重要渠道。
受歡迎程度料超越Twitter
報告提到,有11%受訪者表示,會利用IG看新聞,僅次於Twitter的12%。報告認為,隨着IG在年輕一代的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明年或有機會超越Twitter。此外,新冠肺炎在全球大爆發,有高達49%阿根廷受訪者,及38%德國受訪者透露,疫症期間曾透過IG,獲取新冠肺炎相關的新聞資訊。

Instagram在年輕一代的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明年或有機會超越Twitter。(Freepik網上圖片)
僅三成港人信資訊真確
雖然網民經常透過社交媒體「收料」,平台上亦不乏跟肺疫相關的消息,惟只有約26%受訪者認為可堪信賴,數字遠低於傳統新聞機構的59%;即使撇除新冠肺炎因素,整體而言,人們對於新聞資訊的信任程度亦呈下降趨勢,只有38%受訪者稱,自己在大多數時間均相信新聞報導。信任程度較高的國家或地區,首推芬蘭及葡萄牙,南韓敬陪末席。
報告涵蓋全球40個國家及地區,對香港的着墨不算少。當中提到,本地受訪者大多喜歡透過YouTube、Facebook(fb)、Twitter等平台觀看網上新聞片段,超過一半人選看影片多於文字;又指經歷反修例示威後,港人相比過去12個月,更關注網上訊息的真偽;對新聞資訊的信任程度,一年間大幅下跌16%,僅三成受訪者認同新聞通常可信。
跟香港情況類近的,還有去年同樣曾爆發嚴重示威衝突的智利。報告估計,對新聞資訊的信任程度下降,或跟民眾認為傳媒跟權貴走得太近,對社會不公事情關注度不足所致。

港人對新聞資訊的信任程度,一年間大幅下跌16%。(中通社資料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騙徒手法層出不窮(方保僑)
近年警方屢揭以人工智能深偽(Deepfake)換臉及聲音合成行騙的案件,利用高科技假冒上司指示滙款、網戀詐騙及冒充官員開視像會議。騙徒已非單純冒充個人,而是利用AI在系統上奪取「合法身份」。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未來數據中心|外太空建數據中心省成本
太空毋須擔心土地使用問題,可容納大型太陽能板陣列,更可利用真空加快散熱,相比地球上的數據中心,其能源成本將低九成。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微軟Edge|進化人工智能瀏覽器
微軟(Microsoft)早於今年7月已為旗下網頁瀏覽器Edge新增Copilot模式,惟當時只提供一些基本功能,例如自然語音導覽等。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Gemini易出錯?|澳媒ACM 揭用Gemini寫稿易出錯
澳洲社區媒體(ACM)旗下多個地區編輯部員工,對公司推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以協助新聞製作的做法感到擔心。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紅帽|AI增強生產力絕非泡沫
開源軟件供應商紅帽(Red Hat)早前舉辦Summit Connect本地峰會,香港、台灣及澳門區總經理文志鋒接受本報專訪,討論開源技術如何助力香港企業應用人工智能(AI)。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科律律師樓|企業宜勤演練 提升網攻存活率 各國AI法規差異大 擴版圖前要認清
本報早前跟科律(Cooley)律師樓3位網絡安全、數據、私隱業務專家深度對談,探討當下企業在這種複雜環境下,如何應對相關法律風險。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當語音通話變防騙戰場(林國誠)
語音電話本應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如今卻淪為考驗人性的信任陷阱。現今騙徒已非昔日單靠陌生號碼與生硬話術的「吳下阿蒙」,他們懂得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偽冒號碼及模擬語音,精準地在不同時段鎖定特定人群發動攻擊。
- Posted October 24,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