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愛用IG睇新聞 半數港青鍾情短片不看文字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18歲至24歲的Z世代習慣在社交平台收看新聞相關影片。(法新社資料圖片)
今時今日,民眾接收新聞資訊的渠道,早已不局限於報章、電視及電台。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發表本年度數碼新聞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 2020),指出年齡介乎18至24歲的Z世代,更傾向在社交媒體瀏覽新聞資訊。這項發現本來不令人意外,但有趣是原屬分享生活點滴的Instagram(IG),竟成為網民接收新聞重要渠道。
受歡迎程度料超越Twitter
報告提到,有11%受訪者表示,會利用IG看新聞,僅次於Twitter的12%。報告認為,隨着IG在年輕一代的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明年或有機會超越Twitter。此外,新冠肺炎在全球大爆發,有高達49%阿根廷受訪者,及38%德國受訪者透露,疫症期間曾透過IG,獲取新冠肺炎相關的新聞資訊。

Instagram在年輕一代的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明年或有機會超越Twitter。(Freepik網上圖片)
僅三成港人信資訊真確
雖然網民經常透過社交媒體「收料」,平台上亦不乏跟肺疫相關的消息,惟只有約26%受訪者認為可堪信賴,數字遠低於傳統新聞機構的59%;即使撇除新冠肺炎因素,整體而言,人們對於新聞資訊的信任程度亦呈下降趨勢,只有38%受訪者稱,自己在大多數時間均相信新聞報導。信任程度較高的國家或地區,首推芬蘭及葡萄牙,南韓敬陪末席。
報告涵蓋全球40個國家及地區,對香港的着墨不算少。當中提到,本地受訪者大多喜歡透過YouTube、Facebook(fb)、Twitter等平台觀看網上新聞片段,超過一半人選看影片多於文字;又指經歷反修例示威後,港人相比過去12個月,更關注網上訊息的真偽;對新聞資訊的信任程度,一年間大幅下跌16%,僅三成受訪者認同新聞通常可信。
跟香港情況類近的,還有去年同樣曾爆發嚴重示威衝突的智利。報告估計,對新聞資訊的信任程度下降,或跟民眾認為傳媒跟權貴走得太近,對社會不公事情關注度不足所致。

港人對新聞資訊的信任程度,一年間大幅下跌16%。(中通社資料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內地AI用量增|內地日均詞元消耗破30萬億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舉行記者會,介紹「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時期數字中國建設發展成就。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國內多數模型使用的中文資料佔比已超過60%,有的模型已達到80%。
- Posted August 15, 2025
- 0
-
警惕AI控制人類|AI教父倡智能系統植入母性
被稱為「人工智能(AI)教父」、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辛頓(Geoffrey Hinton),日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Ai4會議上警告,未來AI系統或許能夠像成年人一樣,「以糖果賄賂3歲小孩般」輕易控制人類。
- Posted August 15, 2025
- 0
-
天價搶人才|Meta天價搶人 舊部不滿謀「劈炮」
Meta創辦人朱克伯格投入巨資以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不惜以10倍至50倍的薪酬搶人才,此舉引起Meta一些現有AI研究人員,特別是生成式AI團隊的不和,部分人更威脅要跳槽。
- Posted August 15, 2025
- 0
-
AI精神病|聊天成癮 全球湧現AI精神病患 長期沉溺虛擬世界 引發幻覺抑鬱症狀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有人更視之為陪伴聊天的對象,但這份親切感背後卻潛藏重大心理健康風險。
- Posted August 15, 2025
- 0
-
AI辨識中藥減風險(鄧淑明博士)
中國人向來重視養生,中藥調理更是源遠流長的傳統生活智慧。然而,中藥種類繁多,用藥有其準則,如誤配誤用,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AI+穩定幣 拓可編程金錢未來(陳漢偉博士)
今年5月,香港《穩定幣條例》刊憲,成為全球嚴格監管法定穩定幣的地區之一。這項具里程碑意義的立法,鞏固香港在受監管數碼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史上最大黑洞|質量達360億個太陽
當代天文學家突破性地從獅子座附近,發現一顆有史以來質量最大的黑洞,質量高達360億個太陽質量。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