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變革在數據本身(車品覺)
大數據公司最大的痛苦是什麼?不是沒有數據,而是有太多數據。各種各樣包括結構性和非結構性的數據從四面八方而來,但哪些有用?如何挑選?才是最難。
有一次,我在美國碰巧遇到谷歌的前數據部門主管,他跟我說了一件他覺得很痛苦的事:提出數據需求的人,往往70%的情況並沒有使用所獲提供的數據。他為此非常生氣,便質問業務方:「為什麼你們老問我要數據,結果卻不用?」業務方回答:「是的,因為我用了之後才知道這些數據沒有用。」對於一個每天都要準備數據的人來說,這好比你是一家餐廳的老闆,廚師每天為你準備很多菜卻只用一小部分材料。所以,我從事大數據行業一直有個夢想:如果有一天可以把數據的處理自動化,該多好!
創新方法自動清洗準備
說起數據處理的自動化,不得不提一家在數據領域有突破創新的公司Paxata,它是美國少有接地氣的自助型數據開發 (data preparation)平台。這家公司的專注領域令人興奮,因為目前市場上幾乎所有的數據分析,包括BI軟件和創新都聚焦在解決數據分析的算法、視覺化、模型等等的自動化,卻忽略了一個事實:現實工作中,數據科學家和分析師首先需要花費80%、甚至更多的時間在數據清洗和準備。Paxata採用機器學習的創新方法解決data preparation。其功能如下:
一、讀取數據:讀取任何形式的數據,自動解析和識別數據的類型及數據的意義;
二、數據探索:通過人機交互的形式,幫助用戶主動發現數據質量問題。比如提供全文搜尋、數據品質熱力圖、發現規律,來發現數據中的錯誤、重複、稀疏、缺失等問題;
三、數據清洗和修改:Paxata平台的核心是語義融合和機器學習引擎。該引擎基於算法智能識別並進行數據變換以改善數據;
除了上述功能,Paxata還能夠通過人機交互的形式完成數據合併、發布、改進、分享、安全控制等數據準備的所有環節。其中一個有趣的功能是數據富集(data enrichment),能基於第三方數據庫建議用戶增加更多的變量以提升挖掘價值,並自動完成數據的轉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類公司所關注的變量及挖掘路徑可以互相借鑑。
今天大數據之所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主要是因為兩個問題,其一是數據的易用性,其二是數據處理的成本。因此,底層數據處理的自動化將愈加重要。我們需要將使用數據的經驗數據化,並把這些經驗轉化為其他公司對自己數據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發現只要我們對某一領域使用數據的經驗有足夠的沉澱,哪怕給我一堆毫無關係的數據,我也能根據數據經驗庫,告訴你我從中看到了什麼。世界日新月異,變化之快令人咋舌,我們數據人也只有不斷顛覆自己使用數據的能力,才能找出大數據未來的方向。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稀宇科技|「六小虎」稀宇傳申港上市 籌50億
內地「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的人工智能(AI)初創稀宇科技(MiniMax),綜合外電報道稱,該公司已秘密申請來港上市。
- Posted July 17, 2025
- 0
-
香港CFO生存指南(陳漢偉)
當一則社交媒體帖文足以引發關稅調整,一場中東衝突足以改變全球航運路線,財務總監(CFO)所面對的風險版圖已徹底改寫。
- Posted July 17, 2025
- 0
-
Anthropic新業務|進軍金融分析助投資
美國人工智能(AI)科企OpenAI及Perplexity近幾個月新增功能,以吸引金融服務業的客戶,目標是擴展AI的商業應用並提升銷售額。
- Posted July 17, 2025
- 0
-
思維鏈|專家促監控「思維鏈」防風險
來自多間國際人工智能(AI)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日前共同發表立場文件,倡議把「思維鏈」(CoT)監控納入未來AI系統安全架構,作為一種補充監督手段。
- Posted July 17, 2025
- 0
-
OpenAI管理文化|重精英管理決策迅速
不少科技人才一直想挑戰自己,躋身頂尖人工智能(AI)科企工作,惟局外人難明箇中辛酸。
- Posted July 17,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燈夥浸大AI監測電網異常
香港電燈(02638)與香港浸會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人工智能(AI)領域的合作。
- Posted July 17, 2025
- 0
-
AI重新定義學習|大學非唯一出路 DSE狀元善用ChatGPT 做筆記習新知
昨天是中學文憑考試(DSE)放榜日,數以萬計的應屆考生手握成績單,站上人生分岔口。輿論依舊關注狀元與升學率,社會焦點始終落在能否升讀大學這條老問題上。
- Posted July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