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世代的身體 (占飛)
麥克魯漢嘗言:一般人從倒後鏡中看世界,只有他這樣的「先知」和藝術家,才看到未來。藝術家並不真正、自覺的看到未來,只是憑直覺而感知,有時準,有時不準。
沉醉書香
目下這個數碼世代,往往令人想起美國詩人惠曼(Walt Whitman)1855年出版的詩集《草葉集》(Leaves of Grass)裏其中一首無題詩。此詩不押韻,以首句為題:I Sing the Body Electric──姑且直譯為「我謳歌如電之身」──內容本是禮讚人的身體,無論男女,都和靈魂一樣「神聖」──If anything is sacred the human body is sacred。惠曼首段說,身體就是靈魂:And if the body were not the soul, what is the soul? 故而他在詩中反對靈慾二分,反對買賣奴隸。
借用惠曼此句詩,形容數碼世代「如電之自我」,一樣恰當。今天,數碼世代的「自我」存在於虛擬世界,多過物質世界(Material World)。數碼世代在虛擬世界溝通、感知,多過在物質世界與他人面對面的溝通、感知。數碼世代的身體,已成「如電之身」多過臭皮囊矣!
再推前200年吧。在1655年,荷蘭大師倫勃朗(Rembrandt)畫了一幅畫名為《一名老婦讀書》(An Old Woman Reading)。那時,古騰博發明鉛字活字印刷已經200多年,書籍不再是貴重之物,新書如雨後春筍般出版,深入民間。倫勃朗畫中的老婦,看衣着並非貴族,大概是新興的布爾喬亞吧!她買得起一本大書,專注地閱讀。光映照着她穿的白衣、緊握着書的左手,面露祥和的神色,沉醉於書中世界。
簡簡單單的一張畫,不亢不卑,畫出了書本給人的喜樂,以及愛讀書的人的尊嚴。試想像倫勃朗生在今世,他畫的不再是老婦在讀書,而是老婦看着手機、iPad、遊戲機或筆記本手提電腦,她還是那副神情嗎?
經常在地鐵、食肆碰到的「低頭族」,面上流露的是老婦的專注和尊嚴,還是喪屍般的無感無覺?書本叫人沉醉,手機等數碼裝置,恐怕只會令人沉溺。
撰文 : 占飛
更多占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