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引領支付革命(陳家豪)
在儲值支付工具法案立法後9個月,金管局終於發出第一批牌照,為香港進入移動支付年代奠定基礎。過去一年有不少意見認為,香港的流動支付服務和市場遠較內地落後,那麼香港對比其他發達經濟體又如何呢?筆者每隔幾年就會到澳洲度假和探望老朋友,在本月初一次到訪時發現,當地的流動支付環境顯然比香港更開放,而且走得更快、更前。
澳洲開放 發展超越香港
香港最近十多年太依賴一直壟斷市場的八達通平台,錯過了各行各業迎接百花齊放的線上線下流動支付普及應用,繼而為香港注入新經濟動力的好時機。我們還看到,各收單機構對提供POS設備給小企業作零售銷售仍然態度保守而且收費高昂。已使用了快20年的八達通系統只能以離線方式運作,又未能向商家提供可靠的客戶身份認證資訊,非常不利大數據應用及網路營銷發展。
相比香港,澳洲沒有太大傳統包袱,加上零售支付平台比香港的更加開放,在過去幾年穩步發展下已經超越香港。可用Apple Pay和Android Pay付款的商店到處可見,超市更非常鼓勵用戶使用電子平台付費,無紙張、毋須簽名的信用卡支付方式已變成常態。雖然內地巨頭如銀聯、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在澳洲暫未普及,但大部分ATM機都已支援,在華人社區也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滲透率。
香港的小微企業以及的士由於種種原因一直不能以八達通收款,反觀澳洲,當地公司非常容易向銀行取得POS機作收款之用。筆者曾經在周日市集用信用卡向小販購買香腸,又試過參與扶輪社周會用餐時以同樣方式結賬,亦曾用信用卡及當地手機資料開立賬戶後,租賃布里斯班市政府提供的共享單車服務,非常簡單方便;至於接受信用卡及現金卡的自動販賣機,更是隨處可見。最值得一提的是,筆者除了能使用硬幣支付舊式路邊停車咪錶外,還可以簡單地在網上開設戶口,再用手機App支付路邊停車收費。
運輸署換咪錶白花公帑
反觀香港,最令人氣結的是運輸署繼建議重啟使用陳年科技的道路收費計劃後,還將會花掉納稅人接近400萬元,進行仍然以非接觸式收費卡為核心的路邊停車咪錶更換先導計劃。如果這些計劃「順利」,我們可能白白花掉上億元公帑去更換一些完全可以被流動平台取代的系統。
筆者當然希望香港迎頭趕上,所以對這次由創科局帶領、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開展的智慧城市發展藍圖的研究非常看重。希望香港有了第一份長遠發展藍圖後,很多發展計劃不會再向既得利益者傾斜,而是以整體香港利益為依歸。譬如不同政府部門也可以根據藍圖的標準和指引,引進符合時代步伐的系統和平台。
短期而言,我們必須為香港過去一段時間被綑綁了的流動支付發展,提供鬆綁後的「物理治療」計劃。至於中長期發展,則必須包括推動全無現金的電子支付交易,以至與內地身份認證系統結合的新「回鄉證/身份證」計劃,還有引進自動駕駛策略,並為創建共享經濟生態制訂標準和指引。有關藍圖的公眾諮詢即將開始,望大家多加留意和參與。
更多陳家豪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