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創業如何越做越好?
把一間Startup做得好,難,連續做幾間Startup追求梅開二度,更難;情形就好似,要連續中六合彩頭獎。
45歲的林永君是香港連環創業家,1998年創辦電子剪報服務WiseNews,2006年被收購,至今WiseNews一哥地位未被取代。林認為第一次創業成功的實質幫助是更能掌握到營商的節奏,能夠與投資者協調,而且可以累積人脈。
更容易吸引投資者
創業成功使投資者對自己有信心,林說:「你認識的投資者當初没有選擇入股,但他們或對你下一盤生意有興趣。你一話Exit,已經有人問你下一盤生意是什麼。天使投資尤如買馬,投資者是會選擇血統優良的馬匹,有較大的贏面。」
而37歲的宋漢生在十年前創辦網上書櫃aNobii,後來賣盤予HMV,2011年他創辦翻譯服務OneSky,助企業客戶進入不同市場。
aNobii賣盤為他帶來資金,幫助第二盤生意起動,一般人第一次創業都缺乏資金,需苦苦思量去籌錢,但他第二次創業時資金較充裕,因此OneSky至今不需要融資,用股份換取投資者。
兩人亦異口同聲表示,多年打滾之後,累積了跟投資者相處的學問,也是再創業的寶貴資產之一。
嘗到失敗滋味
林永君在WiseNews賣盤後,於北京創辦視頻網站魔廚網,但很快以結業收場,壽命只有一年多,他檢討:「當時年少氣盛,28、9歲是創業的高峰期,30出頭成功退場的話,你便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世界,下一間Startup便要更成功,我自己犯錯,大花金錢聘請頂尖人才,頭大身細,已花掉公司七成預算。」
員工全部從大公司過來,但不適合Startup,林永君解釋,「Startup的團隊需要用很便宜的方法去創造產品,即是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但來自大公司的人不懂做MVP。」即使有8百萬港元融資,但員工開支已耗盡這筆錢。
第二次創業失敗後,林永君在2009年再創立數碼點播服務Anyplex,至今累積20多萬客戶,走過十八年的創業路,他自言精力遠遜於年輕時,但仍想再創業。他說:「其實我很佩服Elon Musk,到了45歲,仍然有遠大的想法及精力,這類人很少見。」
具社會使命的Startup
去年底,他成立狗狗民宿Pawsible,定位是寵物的Airbnb,當客戶外遊時,民宿主人代為照顧客戶狗狗,而民宿主人一晚生意後,可以送一晚給被遺棄的狗狗免費入住。Pawsible要尋找懂照料狗狗的家庭,建立用戶與屋主之間的信任需要時間,但當彼此信任建構起來時,關係便會持久。
林永君到人生下半場選擇了較生活化的業務,不再參與短時間內高速擴張的生意模式,離開數碼媒體這個老本行,經營有社會使命的Startup,他相信時勢造英雄,社企現時越開越多,香港也有風投公司投資類似的Startup,即使擴張速度不及一般Startup,但其社會使命能夠吸引用戶,彼此關係亦較鞏固,盈利不一定低。
這種模式是否成功,取決於供應方及客戶是否願意犠牲一點點,供應方因社會使命不去賺盡,客戶亦因此付出較高的價錢,盈利空間由此而生,林永君說:「以前是先賺盡,才捐一些出來。」
目標更遠大
宋漢生說,通常成功退場後,下一次創業便會訂下更遠大的目標,這可以是好事,但又是心理包袱,而且第一次成功創業的經驗,未必應用到下一次創業。
宋漢生對再創業的失敗有另一種解讀,他說:「第二次創業冒更大風險、要有更大的影響力,即使失敗其實亦很合理,如果每個人都追求安穩,就不會有人造火箭。」
他以Elon Musk作例子,當網上新聞內容出版軟件Zip2,及支付工具PayPal成功賣盤後,自然追求更偉大的事情,投入高風險創業,研製火箭圓其航天夢。
休息夠 再進入下半場
許多中年人對現在的事業感厭倦,想在人生下半場轉型,林永君的建議是要中場休息足夠,切忌心急,期間可以發掘新鮮事物,他剛退下Anyplex的行政總裁職位,去年開始慢慢淡出,做好交接工作,趁機休息,經常與太太去台灣旅行散心。
論及現時的事業目標,林永君期望Pawsible成為地區的領導者,兩至三年內能進入日本及東南亞市場。宋漢生希望OneSky可發展全球市場,里程碑就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現在看不到有什麼因素會不達標,未來繼續堅持這個業務。
更重視人才培訓
宋漢生分析第一次及第二次創業的分別,第一次會很專注研發產品,第二次除了產品研發外,也會思考公司發展,例如人才培訓,公司才會有長遠的成長。因為二度創業的目標更遠大,更需要注重公司的建構,不是只擴充人手,否則公司發展便會因快得慢。
他說:「你可以不重視人才培訓及建構公司,只為了鬥快做產品,可以請100個人,但我相信這樣會容易遇到樽頸位,公司到底是否可以承受到100個人同時工作,有效率地運作,而不是面對擁腫及官僚?這些溝通障礙會使公司走下陂。」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TikTok動向|美國業務洽購財團出價1560億
有份參與洽購TikTok美國業務的知名投資富豪Kevin O’Leary披露,洽購價高達200億美元(1560億港元)。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
-
台積電|4納米晶片將於美國生產 雷蒙多:重大突破
對於台積電已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生產先進的4納米晶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這是國家歷史上首次在美國本土、由美國工人生產出與台灣同等產量和質量的領先4納米晶片。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
-
本地科企CES參展搶商機(方保僑)
2025年1月,全球最大型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今年,香港科技園公司連同貿發局帶領歷屆最大規模的代表團,共51間本地創科公司出席。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
-
HandsTalk|科大AI譯手語 兩秒變英文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的多位學生,研發一款即時手語翻譯應用程式HandsTalk,利用電腦視覺技術辨識手語,並結合人工智能(AI)模型補充與整合,約兩秒就能把手語翻譯為英文句子。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
-
力滔有限公司|港入耳式助聽器降噪九成 內置人工智能 不斷提升準確度
本地科企力滔有限公司主力研發微型耳道式助聽器,早前在「2024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奪得「智慧生活大獎」。該企研發的第四代微型耳道式助聽器Savoir by EasyHear,聲稱有效降噪超過九成。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
-
外遊節省數據用量有辦法(林國誠)
隨着全球5G覆蓋的發展,外遊流動上網的體驗更上一層樓。5G具備高速度、低時延和大容量的特性,從實時導航到動態資訊推送,再到即時翻譯和智慧行程調整,5G讓外遊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滿足了不同人士的需求。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
-
四步驟活用AI學習(黃岳永)
相信很多人都同意,AI已經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現今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應否使用AI,而是何時開始使用AI。而這個時間,當然是愈早愈好。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