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CEO--進擊的巨獸,新任 CEO 要靠全通路整合扭轉 Walmart 命運
本文作者林之晨,現為台灣 AppWorks 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原文刊於作者網誌「Mr Jamie」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創業講起來很酷,但我從來沒聽過任何東西,比我們正在嘗試的事情還要挑戰。如果你想要艱難的任務,試著拿一家我們這種規模的 52 年老店,然後改變它。
─Doug McMillon, CEO, Walmart
Forbes 近期刊出一篇 The man who’s reinventing Walmart,深入介紹了 Doug McMillon 這位去年初接掌 Walmart 的 CEO,他的崛起過程,以及他帶領這家全球營收最大企業的哲學。文章很長,但讀完之後感覺像是被拉出井外的青蛙一樣,茅塞頓開。
尤其在零售、電子商務相關領域的創業 CEO,更是該把這篇好好讀完,因為裡面詳述了 McMillon 計劃如何透過電商與全通路整合,改造年過半百的巨人 Walmart。而很快這些策略將會擴散到全球的零售商體系中,因此預先了解,就等於先知道了對手的下一步。
以下是我的重點筆記:
兼具戰時、平時特質的 CEO
前前手 Lee Scott 是這樣向 Walmart 董事會形容 McMillon:「他將會是繼創辦人 Sam 之後最棒的 CEO,他的世界觀,他對於 Walmart 處在那世界中結構的理解,他的年紀與青春對應到這個正在快速改變的世界,這些特質,我想都將給他更多能量去擁抱改變,而不僅是適應改變。」
Facebook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 在先前與 FB 領導團隊拜訪 Walmart 時,與 McMillon 相處頗久,看到了一個稀有的特質:「通常當你碰到領導人時,你會感覺到他專注在兩項事情的其中一項:執行現有的業務,或是創造新的成長方式。有趣的是,跟 Doug 相處下來,我發現他明顯兩者兼具,他的談話、他的問題在在顯示,他兩件事情同樣關心。」
去年被邀請加入 Walmart 董事會的 Instagram 創辦人 Kevin Systrom 則表示,McMillon 是一個極度優秀的聆聽者,當他跟你談話時,你會感受到他全神專注在你身上,腦中完全沒有在想下一個會議。這樣的特質,他極少在矽谷,或其他地方的 CEO 身上看到。
加快新陳代謝
整體來說,過去幾年 Walmart 的業績還是呈現微幅成長,每年三十億美金左右的淨利也相當穩定。有大公司工作經驗的人就知道,在這樣的溫水青蛙結構裡,大家是沒有危機意識的,光是要開啟改變都是困難的。因此 McMillion 一上台,先利用新官上任三把火,前 16 個月就實施了陣前換將、加碼投資電商、提高基本公司等多個變革,來加速公司的新陳代謝,企圖把矽谷的速度感帶進 Walmart。
大膽實驗,學習教訓
未來的零售,線上與線下勢必完全整合。為了在這個發展中奪得高地,McMillon 也領導 Walmart 大膽實驗。
文章中提到他們在總部附近建立了一個智慧得來速取貨站,消費者只要開著車過去,依據電腦指示把車停好,Walmart 員工就會從倉庫中推出他先前在網路上訂購的商品,幫他裝填入車,非常方便。
他們也正在全美 5 個城市嘗試透過 Walmart 店面去出貨電商訂單,還有面交卡車,讓市區上班族可以在下班路上,順路取得他們訂購的商品。
這些實驗理論上聽起來都很棒,但實作下去,往往不一定能如預期。McMillon 非常清楚這道理,他說他知道這些嘗試有很高機率不會成功,但他們會學到一些珍貴的數據與教訓。
同時間,這些實驗也能繼續刺激公司的新陳代謝速度。
誠心向基層學習
CEO 要找到好的 Mentors,但有的時候,這些人全都是功成名就的前輩。文章中說到,McMillion 去拜訪 Walmart 位在密西西比的一個物流中心,在哪裡,他跟著一位名為 Rickey Oliver 的司機走了一趟 3.5 小時的來回送貨之旅。旅途中,他傾聽了 Oliver 對 Walmart 與網站的回饋,並與他成為了好朋友。那之後,Oliver 說他每次寫 Email 給 McMillon,一定在幾分鐘內就得到回覆。
大力投資電商
過去三、四年來,Walmart 持續加碼電商,團隊人數從之前的 500 人,大幅增加至今日的 2,500 人,網站上商品數量,也從之前的 100 萬種,大幅增加到今日的 700 萬種,並計劃在年底突破 1,000 萬。今年春天,他們在全美四處的物流中心也啟動,每個都佔地 1 百萬平呎。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Walmart.com 長期是美國營業額第二的電商網站,但就像 McMillon 對 Oliver 承諾的一樣,他們將奮力把它做到第一。
全通路整合
但 McMillon 的策略並不只是數位化,電商化,他的真正策略,從上述的實驗可以發現,是全通路的整合,讓消費者自由的選擇線上、線下購物體驗,用送貨到府、自取,或是像過去一樣,在大賣場走道盡情挑選等方式,取得想要的商品。
保持飢渴
無論上任初期的這些嘗試是否成功,在變動越來越快的現在,Walmart 必須持續重新發明自己,才能保持長期的領先。為了時時提醒自己保持飢渴,在 McMillion 的手機上,他放了一份文件,記載了過去 50 年來,每 10 年的零售十強。這個名單提醒了他,今日的成功,不保證明日失敗。每個人或許都有不同的方式,但想辦法 Hack 自己來保持飢渴的態度,值得學習。
以上,就是讀完 Forbes 文章我學到的重點,希望對你有些啟發。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當日本動漫遇上AI(郭德偉)
近年隨著人工智能 (AI) 和大數據技術的迅速發展,日本動漫產業不斷探索如何將這些科技融入創作與製作流程中,尋找前所未有的變革可能性。
- Posted October 10, 2025
- 0
-
Gemini登陸香港 有助AI普及(林國誠)
香港電訊(06823)先前已為個人客戶,免費提供Perplexity Pro進階AI服務,讓他們率先體驗AI驅動的搜尋與問答便利;如今進一步引入Google Workspace with Gemini個人版服務,用戶毋須虛擬私人網絡(VPN),即可存取Google新一代AI Gemini,享受無縫創作體驗。
- Posted October 10, 2025
- 0
-
AI廣告遭破壞|紐約地鐵AI吊墜廣告遭塗鴉
美國人工智能(AI)科企Friend.com近期在紐約市,據報斥資約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在地鐵站內大規模投放平面廣告,宣傳一款售價129美元(約1006港元)的AI吊墜產品,隨即被當地人大肆破壞。
- Posted October 10, 2025
- 0
-
機械人訓練|MIT生成虛擬場景訓練機械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CSAIL實驗室與豐田研究院合作,最新推出一款名為「可操控場景生成」新工具,以「擴散模型」創建多樣化、逼真的訓練場地,例如虛擬家庭廚房、客廳及餐廳。
- Posted October 10, 2025
- 0
-
阿爾特曼訪談|OpenAI倡三大支柱建AGI帝國
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日前接受美國創投a16z高層訪問,回顧了深度學習領域的驚人進展。
- Posted October 10, 2025
- 0
-
谷歌搜尋結果 100條縮剩10條 AI抓取數據更耗時 SEO排名銳降(郝本尼)
美國科企巨頭谷歌(Google)上月中旬在旗下搜尋引擎移除了一個參數「num=100」,使用戶無法一次過取得100條搜尋結果,只能按照預設設定逐頁顯示最多10條。
- Posted October 10, 2025
- 0
-
貿發局兩大電子展覽下週揭幕 共20國家地區逾3,200展商參與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45屆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秋電展)及其與慕尼黑國際博覽亞洲有限公司合辦的國際電子組件及生產技術展(electronicAsia), 將由10月13至16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兩展匯聚了來自20個國家及地區合共超過3,200家展商。秋電展將聚焦人工智能、機械人科技、銀髮經濟及數碼娛樂等領域,帶來多款科技智能產品及創新技術,期望促進業界跨行業更多交流,助力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 Posted October 9,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