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CEO --雇不到優秀工程師,其實是企業文化的問題
本文作者林之晨,現為台灣 AppWorks 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原文刊於作者網誌「Mr Jamie」,本文編輯後刊登於《30》,StartupBeat獲作者授權刊登

Photo via scottvanderchijs, CC License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探討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Jamie,都怪你大力鼓吹創業,害我們公司都找不到工程師!
從網路、電子商務到金控,這陣子,有越來越多企業老闆跟我這樣反應。
但事實是,人真的不是我殺的。
我的確有在鼓勵有志青年創業,主要透過本網誌。但這個網誌已經寫了六年多,並不是近期才開始,而它的閱覽人次過去一、兩年也只有微幅上升,所以要說我的鼓吹近期特別奏效,實在當之有愧。
從這兩年來申請我與夥伴們經營的 AppWorks Accelerator 創業加速器的團隊數量,也可以略之一二。剛剛截止的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11 申請,總共收到了 149 份申請書,較兩年前約增加 30%。其中因為讀了我的網誌、專欄、《創業》等書,或是聽了我的演講,而來申請的數量,卻反而下降了 12.5%。
所以我的鼓吹應該不能說是工程師都跑去創業的主因。真的要說,只能歸納為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企業近來感受到的軟體工程師招聘困難,其實跟創業沒有太大關係。
根據我們的估計,台灣每年有約 500 至 1,000 家網路新創公司被創辦,團隊規模平均約 3 人,其中工程師約佔一半。
也就是說,台灣每年有約 750 至 1,500 位工程師投入創業。這數量聽來不少,但相比之下,我們的高等教育一年可畢業 29,000 名資工相關科系學生,以及 11,000 位電機人才。相除之後,投入創業的比例是不到 4% 的鳳毛麟角。如果再考慮科技新創公司平均 5 年存活率不到 20%,那因創業而從此離開人才市場的軟體人才,甚至不到 1%。
所以近期從網路、電商、媒體、電信,到人才最愛的金控,紛紛碰到的工程師日益短缺問題,跟創業沒有太大關係,而是背後有更巨大的結構性因素。
首先,電子商務在過去幾年持續以 20% 以上年增率成長,交易額每年已達 5,000 億左右,也因此吸引越來越多企業增加投入。不僅原先的 PChome、Yahoo! 兩大集團持續成長,富邦集團旗下的 Momo 購物也在近年橫空出世,交易額快速追上領先群。此外,東森集團旗下經營東森與森森購物、統一集團的博客來、國泰集團的 Treemall、新光集團的 Payeasy 與剛剛分割出去的 17life、聯合報旗下的 udn 買東西、燦坤快三等等,都有一定成績。非集團方面,Lativ、Gomaji、創業家兄弟、OB 嚴選等,也都達到每年數十億營業額。
這些電商公司,每創造 1 億的年交易額,往往需要雇用 2 至 10 位人才,其中工程師比率約是一至三成 (近兩年來大家紛紛投入研發門檻更高的行動商務,這個數字有上升趨勢)。所以當整個產業的交易額每年成長近千億,這也代表著近千位的軟體人才需求。
另一方面,網路廣告行業每年有 161 億的營收,過去幾年也是以 13-18% 年增率成長。這個垂直領域雇用的人才數量有數千名,原先多以業務為主,但近兩年由於程式自動化廣告交易的快速發展,對於軟體工程師的需求也正大幅上升。
此外,以 Google、Facebook、LINE、獵豹移動等為首的國際通訊、社交、工具類網路公司,近年來也在台灣大舉招兵買馬,紛紛吸納了數十、甚至上百位軟體人才。
當市場對於軟體人才的需求不斷提昇,很可惜的是,我們的教育體系由於種種官僚結構,並無法適時隨之調整。也因此,才會有企業今日感受到的工程師招聘困難。

(104 公布的軟體工程師供需情況,顯示需求不斷成長,但供給幾無上升)
往前走,這個供需問題還會日益嚴重,因此企業必須改變人才策略,以下是幾點實務的提醒:
把吸引、留下一流軟體人才定義為核心能力
既然工程師在未來十年註定成為珍貴的稀缺資源,那麼如何吸引並留下其中優秀者,必須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建立工程師文化
好工程師理性而客觀,喜歡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要吸引他們,公司必須建立尊重事實與數據的文化,而不隨主管心情起舞。
做真正有意義的軟體產品
多數工程師喜歡自己的作品,能夠改變廣大用戶的人生。因此當一家公司研發的產品影響層面越廣、越深時,越能吸引優秀的工程師加入。
減少繁文褥節
相對的,工程師厭惡企業的各種「防小人」管理制度。在美國,越來越多公司的產品經理,主要工作是幫助工程師解決申請設備、填寫假單、報銷費用等等瑣事,讓他們更能專注在產品之上。
提供精進機會
最後,好的工程師都想進步,因此如果在一家企業可以跟強者學習,或是鑽研更多好的工具與方法,那麼對他們而言,這工作就不只是工作。
小結
這個世界正在快速從工業革命時代,過度至網路革命時代。在工業時代,機台是最昂貴的關鍵生產要素,但在網路時代,軟體人才才是最有價值的產出來源。無法改變企業文化的人,當然無法在新的時代生存。現在找不到工程師,其實只是鐵達尼號開始漏水的徵兆而已。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城大國際科研排名榮膺全港第一 HK Tech 300列高校推動創新產業示範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致力推動教研創新,培育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未來領袖。在最新公布的國際權威排名之中,城大推動科研成果排名耀眼。在「自然指數」(Nature Index)發布的「2025科研領導者」排名榮膺全港第一、位列全球第70位。城大科研成果助力創新產業應用顯著,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全球百強創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榮登全球第一位之際,城大HK Tech 300計劃更獲政府列為高等院校推動創新創業生態蓬勃發展的案例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粵語評測平台|中大首創平台 測LLM粵語能力
香港中文大學推出全球首個粵語動態評測平台CLEVA-Cantonese,旨在建立公平、持續、標準化的基準評估,揭示各類大型語言模型(LLM)對粵語的支援程度。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AI小說爆紅|日出版商角川 網載AI小說爆紅
日本出版商角川集團旗下網絡小說平台Kakuyomu,近日一部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作品,名為《我在街角偶遇一個女孩,對她使用了治癒魔法,治好她不治之症及失明,她從此對我產生了很深感情》,意外登上每日綜合排行榜首位,在日本文學界引發軒然大波。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希路能源|港設充電站 貨車可用
本地科企希路能源(Halo Energy)聯同物流設施供應商嘉民集團(Goodman),在其物流中心啟用「全港最大型」商用電動車快速充電網絡。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百億超算中心|亞馬遜858億超算中心 一年建成
亞馬遜(Amazon)在印第安納州約4.85平方公里土地上,短短一年內建造了一座數據中心。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