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ab創辦人: 「互聯網」及「金融」兩套思維 需作平衡
齊集內地及本地 fintech 創業者:錢方、WeLab、Bitcoinnect 及更多嘉賓,討論最新 fintech 趨勢及發展機會,《互聯網金融科技峰會》只此一場,費用全免 — 立即報名。名額先到先得。
主打網上借貸的WeLab卻在日前獲1.5億港元的A輪融資,算是本港Startup界近來少有的大額融資,現時本港的互聯網金融發展開始受人注視,WeLab創辨人及行政總裁龍沛智(Simon)認為,「互聯網」及「金融」是兩套不同的思維模式,需要作出平衡。
「金融是Margin Business(邊際營業),互聯網卻是Volume Business(大量貿易),兩種商業的思考方式不同……互聯網產品通常起初不收費,使用一段時間才向客戶收費,這是Volume Business的思考方式,金融卻做不到,你如何叫人借錢不收息?除了要賺利息外,還可能遮蓋自己的賒帳損失(credit loss)。借貸收息,除了是你賺取外,借10個其中有一個不還錢,賺的利息是遮蓋不還錢的人的本金,如果從互聯網思維去想,我要好多客人去借貸,但不收息,但在金融業情況下,便不能做到,這不只不賺錢,還會倒蝕。」
Simon便做好公司不同的人才分配,例如風險管理、財務方面需要由銀行界出身的員工負責,不過市場業務、產品項目、客戶體驗便應由互聯網業界出身的員工作推廣,兩種不同背景的專才合作亦需要時間磨合。
借貸快捷兼低息
Simon曾先後效力於花旗銀行及渣打銀行管理層共十五年,任職過渣打銀行東北亞地區主管,隨後Simon離開銀行界創立WeLab。
WeLab網頁寫着:「我們正在創造金融革命」,旗下的網上借貸平台WeLend.hk打着「還貸於民」的旗號,Simon描述公司如何改變金融業的傳統,在借貸方面做到程序快及利息低,以往香港借錢只有兩個主要途徑,分別是銀行和財務公司,前者程序嚴謹,過程慢但利息較低,另一個便是財務公司,審批條件較寬鬆,過程快但利息高。他便在兩者取得平衡,「那我用以前銀行的專門技術,去得到不同客戶的數據,透過大數據分析,分析比較快,同時是自動化的系統,可在較短時間內做到,便可令到『平』同『快』同時達到。」
需要更多人才願離開大企業
香港互聯網金融仍在起步階段,Fintech發展甚至與內地有一段距離,Simon認為香港是發展Fintech的好地方,不過要令更多金融人才要離開大企業去嘗試創業,Simon回想自己離開渣打銀行後,成立WeLab時,「這是一個很大的落差,在大公司做一個高層管理人員,到由零開始,要自己搬電腦、拉電線、搬枱」。
Simon又說,除了金融才俊願嘗創業的風險外,香港亦需要有更多科技界的人才,及科技上的基建項目,包括數據中心、足夠的資金及政府的支持,「香港其實不太多專業的VC(風險投資者),只有兩間,許多VC的基地在外國」。
WeLab在2013年成立,年多的時間便吸引到羅斯投資機構 DST 創辨人 Yuri Milner、TOM 集團及紅杉資本等重量級人馬給予A輪融資,Simon打算會把融資用作本港市場的增長,及在內地市場站穏陣腳,發展公司的科技及增聘人手。
香港不做P2P平台
WeLab在去年9月於內地推出手機P2P借貸平台--我來貸,以專業品牌作招徠,主攻優質大學生的小額貸款。我來貸與香港的WeLend的不同之處,前者是P2P平台,以配對放債人及借債人,WeLend則以自己公司名義放債。
Simon解釋香港不做P2P平台的原因,「在香港不需要去到Mass Market to Mass Market,也可以支持到業務」,香港對P2P平台的要求較多,而自己的競爭優勢是在於風險管理及科技,因此寧願把資源發展這些方面,而不是花資源開拓P2P。
不與內地科企龍頭硬碰硬
不過內地互聯網金融市場蓬勃,科企龍頭如阿里巴巴及騰訊都大展拳腳,香港小型企業如何猛龍過江?
我來貸在深圳團隊約50人,大部份員工都是當地人,以融入內地市場,Simon指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需要尋找自己的競爭優勢,今次A輪融資的其中一個投資者是中國郵樂網,由TOM集團及中國郵政合營,我來貸與郵樂網合作推出產品,受益於投資者的資源。
Simon在內地發展不會與強勁的科企硬碰硬,金融市場不是「winner take all」,舉例說,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螞蟻金服,均從事與互聯網金融有關的業務,我來貸可以與對方合作,運用對方的數據,大企業不一定是自己的競爭對手,或許它可以幫助自己的業務。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時代學習之道(黃岳永)
一年容易又開學,每年這個時候,筆者都會提醒同學:「你們學習是為了未來,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今年要學的內容特別繁多,除了課堂內容外,在我任教的大學中,幾乎每一門課程都融入了人工智能(AI)的元素。
- Posted September 9, 2025
- 0
-
港大高中課程|藉AI開發遊戲
香港大學「菁英聚.港大」計劃、騰訊(00700)光子工作室群及Tencent WeTech Academy近日舉辦「AI冒險之旅:當人工智慧遇見遊戲」課程。
- Posted September 9, 2025
- 0
-
衛星通訊|美測試空中高網速衞星通訊
美國通用原子電磁系統公司(GA-EMS)及美國開普勒通訊公司,最近在德哈維蘭加拿大DHC-6雙水獺飛機上,以30厘米的光通訊終端(OCT)系統,在空中與近地軌道(LEO)衞星實現上下傳輸數據。
- Posted September 9, 2025
- 0
-
蘋果AI涉侵權|蘋果以盜版書訓練模型捱告
美國兩名小說作家日前入稟加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控告蘋果公司(Apple)旗下的人工智能(AI)產品和模型侵犯版權。
- Posted September 9, 2025
- 0
-
AI分手信|AI教父收分手信 ChatGPT代筆
年屆77歲的辛頓(Geoffrey Hinton)一直被喻為「人工智能(AI)教父」,去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近日他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指自己交往多年的女友,已經透過ChatGPT寫訊息與他分手。
- Posted September 9, 2025
- 0
-
AI動畫|OpenAI推生成式動畫 明年上映
現時迪士尼、Netflix等娛樂公司,正嘗試將人工智能(AI)工具用於各種影視製作,而ChatGPT開發商OpenAI亦想加入行列,以證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能比今時的荷里活更快捷、便宜地製作電影。
- Posted September 9, 2025
- 0
-
AI幻覺成因|LLM訓練鼓勵盲猜 催生「AI幻覺」 研究倡改評估機制 減錯誤回應
ChatGPT開發商OpenAI旗下幾位研究員,日前發表一篇題為《為何語言模型會有幻覺》的論文,詳細分析大型語言模型(LLM)產生錯誤陳述的原因。
- Posted September 9,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