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協助年輕人 打破創新困局(鄧淑明)
本文作者鄧淑明為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員,為《信報》撰寫專欄
剛於4月底公布的「QS全球大學學科排名2015」,大多數人着眼於綜合大學排名,我有「職業病」,特意查看資訊科技(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Systems)【註1】的學系排名。
一看之下,既喜又憂。「喜」的是科大、港大和中大的相關學系非常突出,全球排名分別為第8、第12和第18位,位列全球首20位之內,科大更居亞洲之首。新加坡和南韓的大學排名大多在香港之後,分別為新加坡國立大學(第11位)、南洋大學(第21位)、韓國科學技術院(第39位)、首爾大學(第42位)。香港的大學那樣優秀,並得到國際認同,實在可喜可賀。
至於「憂」的是,按理香港應該人才濟濟,可是,我們的資訊科技行業卻停滯不前,創業意欲尤其低落。為什麼?
早前一份關於年輕人處境和訴求的研究【註2】,可讓人看出端倪。該研究訪問1500位15-39歲的青年,當中接近六成受訪者喜歡打工/當全職僱員;25-29歲的更有七成半以上有此選擇;反之,喜歡創業的只有一成半。到了35-39歲,做老闆的意欲才上升到兩成半。
初生之犢應該有大無畏精神,創意「爆棚」也是理所當然。看看今天3位對我們生活舉足輕重的人,無獨有偶,都是大約20歲時做老闆的:朱克伯格創立Facebook也不過20歲、微軟的蓋茨也是20歲離開哈佛去創業、iPhone之父喬布斯創業時也不過21歲。回想自己當年由擔任大學教職到「膽粗粗」創業,也是20多歲的時候。
可是,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大多是安分守己,只求打份工?原因其實老生常談,就是香港人的現實世故,窒礙了年輕人的創業熱情。
我多年來參與青年的工作,創業後也一直在大學兼任教職或相關義務工作,因此常常接觸年輕人,對這樣的調查結果不能說意外,但實在痛心。
看看剛於4月舉行的「2015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生的設計構思很多也關心社會現狀與民生所需,如人口老化問題,而解決方案也多姿多采,不少令人眼前一亮。例如榮獲「最佳學生發明大獎」與「最佳學生發明(中學)金獎」的得主,兩位同是中四生,他們研發出救急扶危的「腦足跡」—它結合健康監測和GPS定位系統,透過偵察人體腦電波,探測用戶有否出現暈倒或昏迷等異樣,更可在有需要時發送求救訊息,減少失救機會。
在香港和全球人口老化的大環境下,這樣的發明極具應用潛力,放諸海外也絕不失禮。問題是,我們如何把創意這微弱之火,繼續燃點下去,讓它能有一天成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星之子」陳易希早前接受訪問時,對科研創新提出了一些切身感受和意見,點出香港創新科技的局限—投身創新科技,個人努力固然重要,可是,如果政府沒有相應的政策扶助配合,民間科研之路肯定舉步維艱。大部分家長也因IT行業「前途未卜」而不希望子女投身;結果,有創意有膽識的尖子不是轉戰內地,就是出走海外尋求天使基金協助,甚或與外國企業合作,力求闖出一片天。
早前有報章指香港創新科技滯後,競爭力已響起警號,但我們希望領導相關工作的創新及科技局,也因有立法會議員「拉布」而成立無期,令香港呈現敗象。我一向比較樂觀,況且香港教育質素優越,已得國際認同,證明我們其實不缺人才,缺的是政府相應的政策扶持。
我期望特區政府加一把勁,積極推動香港跨步向前,帶動創新及科技行業成為香港經濟的另一火車頭,令香港年輕人發揮所學,盡展所長,有一天可以自豪地大聲說:We’re the best!
【註1】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5 –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Systems, Quacquarelli Symonds, UK, 29/04/2015;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university-subject-rankings/2015/computer-science-information-systems#sorting=rank+region=+country=+faculty=+stars=false+search=
【註2】《香港年輕人的處境和訴求》,香港集思會,2015年4月13日;
http://www.ideascentre.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09/02/Youth-study-Report-final.pdf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輸入好數據 為AI把關(湛家揚博士)
最近我遇見了一位來自美國矽谷的數據管理專家,了解他們的高級數據管理技術,讓我想起自己第一堂關於計算機科學的課。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外賣車|武漢試運AI外賣車 送餐更快
中國首批配備「人工智能(AI)大腦」的外賣配送車「智音車」,周一(6月30日)在武漢市漢陽區試運。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電擊提升數學能力|微電刺激大腦 或增數學能力
對不少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是一大挑戰。來自英國、美國與加拿大5間大學的聯合團隊進行研究,發現對大腦神經作適當電流刺激,或有助表現較差的學生在數學科成績上取得進步。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釣魚網站|黑客半分鐘生成釣魚網站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開發工具,建立模仿登入頁面的網絡釣魚網站,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完成?答案是最快30秒就搞定。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Meta挖角事件|阿爾特曼斥Meta挖角可惡
美國科技巨擘Meta為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MSL),不惜以「銀彈攻勢」搶奪人工智能(AI)人才,近日至少從OpenAI挖走7位研究人員。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防AI盜內容|Cloudflare防AI爬蟲盜內容 助網站落閘報價 付款始可抓取資訊
美國網絡安全公司Cloudflare宣布把7月1日定為「內容獨立日」,並提出一系列措施協助網站阻止AI公司任意抓取資訊,讓網絡出版商或創作人能為自家內容爭取合理報酬。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科技重塑急診的未來(鄧淑明博士)
有研究指出,2024年全球急診科數據市場規模約為10.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增至20.1億美元(約156.78億港元),反映急症服務的需求有明顯上升。為緩解急症室的負荷,科技成為關鍵突破口。
- Posted July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