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世界的數據同步 (車品覺)
佛家說一切皆虛妄,主張要能守住本心,在看見這些皮相的時候,能夠不被其外表所迷惑,要明白所看到的現象並不是真實。誰不知科技發展到今天,人們正在探索如何讓虛擬世界變得愈來愈真實,大千世界把這個概念稱為「元宇宙」(Metaverse)。
元宇宙一詞最早在1992年小說《雪崩》中出現,描述一個永恒不滅的虛擬世界。故事背景發生在二十一世紀初,當全球經濟瀕臨崩潰時,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便會成為人們的避難所,以及尋找機遇的地方。

如果跟筆者年紀差不多的朋友,可能都聽過在2003年一度被認為會改變世界的《第二人生》遊戲,以至後來的《我的世界》和Roblox等平台推出,都意味着人類愈來愈願意把工作、生活、娛樂混雜在現實與虛擬世界之間。關於元宇宙的定義,新書《元宇宙改變一切》的作者馬修.鮑爾(Matthew Ball)是這樣說:「大規模、可互動的網絡能夠實時接通3D虛擬世界,借助大量連續性數據,如身份、歷史、權利、對象、通訊和支付等資料,可以讓龐大數量的用戶體驗實時同步」。
馬修所描述的虛擬世界分為三種:
1.現實世界的鏡像(又叫數碼孿生)
2.現實世界的虛構版本
3.完全虛構的世界

不管是以上哪一種模式,要做到實時同步虛擬世界中的事物,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例如身處在同一房間內,有人打破玻璃杯,房內不同人的感受應該既獨立又唯一,而且影響着他們的心理狀態也不一樣,這個念頭是如何在虛擬世界記錄下來,成為未來的記憶,這些記憶又會否影響着真實世界的我?
筆者忽然想起莊周夢蝶的處境,現實世界的我起初在操縱着虛擬世界的我(化身),真實與夢境的分別當時頗為清晰,但當我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在虛擬世界後,隨着活動痕跡變得頻繁,本人在虛擬世界的言行,反而會不會成為我在現實世界生活中的依據。比如說在虛擬世界中,你是個如雷貫耳的英雄豪俠,現實卻是寂寂無聞的普通人。

跳出這兩個世界之外,假如筆者要設計一套軟件,為主角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主人翁在兩個世界中的表現所產生的數據,應該如何處理呢?虛擬與真實之間的數據存在關聯嗎?還是如佛家所言,這都是我們的執念,並無多大區別。
(編者按:車品覺著作《覺悟.大數據》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輸入好數據 為AI把關(湛家揚博士)
最近我遇見了一位來自美國矽谷的數據管理專家,了解他們的高級數據管理技術,讓我想起自己第一堂關於計算機科學的課。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外賣車|武漢試運AI外賣車 送餐更快
中國首批配備「人工智能(AI)大腦」的外賣配送車「智音車」,周一(6月30日)在武漢市漢陽區試運。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電擊提升數學能力|微電刺激大腦 或增數學能力
對不少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是一大挑戰。來自英國、美國與加拿大5間大學的聯合團隊進行研究,發現對大腦神經作適當電流刺激,或有助表現較差的學生在數學科成績上取得進步。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釣魚網站|黑客半分鐘生成釣魚網站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開發工具,建立模仿登入頁面的網絡釣魚網站,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完成?答案是最快30秒就搞定。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Meta挖角事件|阿爾特曼斥Meta挖角可惡
美國科技巨擘Meta為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MSL),不惜以「銀彈攻勢」搶奪人工智能(AI)人才,近日至少從OpenAI挖走7位研究人員。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防AI盜內容|Cloudflare防AI爬蟲盜內容 助網站落閘報價 付款始可抓取資訊
美國網絡安全公司Cloudflare宣布把7月1日定為「內容獨立日」,並提出一系列措施協助網站阻止AI公司任意抓取資訊,讓網絡出版商或創作人能為自家內容爭取合理報酬。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科技重塑急診的未來(鄧淑明博士)
有研究指出,2024年全球急診科數據市場規模約為10.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增至20.1億美元(約156.78億港元),反映急症服務的需求有明顯上升。為緩解急症室的負荷,科技成為關鍵突破口。
- Posted July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