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松說的「無人駕駛車」是何方神聖?
最近梁錦松在公開場合鼓勵年輕人要保持激情和良知,同時提到他們將面對很多挑戰,並以美國已開始研發的「無人駕駛車」為例,指出於明日世界,有很多工作將會被消失。
我們較早時候亦報導了無人駕駛車,其實正是Google的登月(moonshots)項目之一,目標是減低每天因為交通意外的傷亡和損失。當各大車廠加快研發無人駕駛技術之際,Google已開始生產自行研發的自駕車。Google自駕車設有雙座位,以電能驅動,最高時速40公里,車廂內有停止和前進按紐,但沒有軚盤和油門。
換言之,自駕車沒有「駕駛者」和「司機座位」的概念,因而沒有軚盤、油門及腳掣,在設計上將完全顛覆傳統汽車,例如體積更小,車內空間相對可以更充裕,但與此同時卻必需要更注意「使用者」的感受和安全性。事實上,除Google以外,通用汽車、大眾、奧迪、寶馬、富豪等生產商亦已在測試各自的無人駕駛車,並希望早日能投入量產。
Google自駕車暫時只能在已掃描街道詳細資料的地區行走,並期望尋找合作夥伴,推出汽車銷售服務。Google自駕項目總監烏爾遜在博客中說過,技術可解決老人行動、醉酒駕駛、司機分心等問題,「只需按掣」就能將乘客帶到目的地。現在於加州的某幾條道路上,已不時可以看見Google正在測試他們的無人駕駛車(但不一定沒有司機)。
目前為止,無人駕駛車除得到美國加州、內華達州和佛羅里達州等地政府支持以外,英國政府亦宣佈2015年起允許無人駕駛車於英國公路上行駛。此外,日本和瑞典政府也爭取盡快立法讓公路測試得以進行,可見無人駕駛車已成為各國間的一項戰略競逐。
另外梁錦松認為支持年輕人創業,較派錢更有意思。這是毋庸置疑的。
縱使為數不算多,香港近年有不少成功科技Startups的例子,如較早年售予HMV Group的網上書櫃aNobii、售予Apple的網上試算表服務EditGrid以及近期以9.4億元售予Google的手機軟件公司Divide,再加上像9gag及神魔之塔這類於全球或亞太市場吃得開的公司,足證香港年輕一輩當中,並非沒有熟悉新經濟的創業人才。
互聯網經濟時代,市場的定義,由僅僅香港及鄰近地區伸延至全世界,對創業者而言,未來的機會比昔日更多,大衛打贏歌利亞的故事將會繼續出現。本地Startups不需要也不應該由政府直接派錢資助,因為那是專業投資者的工作,政府應該做的,是確保香港的整體競爭條件和創業環境不落後甚至超前於其他地區。
更多創業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跨境支付通 加速智慧城市建設(方保僑)
隨着「跨境支付通」正式啟動,香港與內地的金融互聯互通邁入全新階段。這項由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動的快速支付系統對接,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為香港的經濟、民生,乃至國際金融地位注入強勁動力,這場金融變革,正悄然改寫規則。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代理|職場AI代理尚處起步階段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發布名為「AI at Work」的調查報告,在今年5月13日至6月4日期間訪問全球10635名公司員工,涵蓋收入少於5億美元至超過50億美元的公司。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時代|全球6億人每天使用AI
美國風投Menlo Ventures發表首份《2025年:消費者人工智能》報告,於2025年4月向5000多名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61%受訪者在過去6個月曾使用人工智能(AI),更有近五分一(19%)受訪者每天都會使用AI。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紅帽|新系統助企業擁專屬AI
為回應市場相關需求,美國軟件供應商紅帽(Red Hat)提出一套完整的AI解決方案組合,強調以開源為基礎,協助企業可控、安全且高效地採用AI。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盛博香港|拉攏歐日建產鏈 勝過自給自足
林清源承認,中國製半導體產品單件效能較低、價格較高,在國際市場上較欠缺競爭力,主要限於國內市場使用。但縱使在半導體製造相對落後,也能在其他技術追求創新,逐步縮小與海外大廠的差距,例如華為最近透過堆疊多晶片與優化架構設計,推出理論上綜合算力超出輝達(Nvidia)方案的CloudMatrix CM384超節點。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國產EUV光刻將面世 封鎖倒逼自主創新
為降低對海外技術的依賴,中國須分散供應鏈風險,提升自主研發的能力,為交付國產光刻機鋪路。本報專訪盛博香港(Bernstein)董事經理、高級分析師林清源,拆解國產替代的技術路線,分析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動向。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多模型協作 智慧軍師在握(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正從單一模型主導的時代,邁向多模型協作的新紀元,Perplexity Pro便是代表之一。
- Posted June 2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