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天香港「共享經濟」會飛
很多人說「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是屬於年輕一代的,據彭博新聞社調查,發現18至34歲青年雖只佔美國勞工市場三分一,卻佔了共享經濟參與者的七成比重。
「共享經濟」的定義並無定論,大都強調將「閒置」的資源跟他人共用,由住宅、汽車、小家電,以至知識、時間、資金。最初它是非牟利的資源共享,如2001年創立的「維基百科」,便是世界各地參與者共同「無償」建構的;10年前在法國里昂建立的單車共享服務也基於同一理念。
美四成勞工將為自由人
同時,近年年輕人之間愈來愈多流行半職工作或自由工作(Freelance),因為年輕一輩對工作、生活、興趣的平衡更加重視。這也是全球現象,據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系的Ruth Milkman教授估計,隨着「共享經濟」流行,美國的自由工作者會由今天佔全國勞動人口三分一,上升至5年後的四成。
無怪乎「共享經濟」和年輕人一拍即合,因為年輕人除了重視工作生活平衡外,也喜歡工作時間有彈性,許多更勇於嘗試新事物,所以不論服務一方或消費一方也對這個新模式擁護有加。
以目前備受注目的共享經濟平台為例,創辦人大都是二三十歲出頭,例如教你出租自己住所的Airbnb(Brian Chesky在27歲創辦)、出租私家車的Uber(Travis Kalanick在33歲創辦),以至內地的「PP租車」(王嘉明2014年入選福布斯30歲以下創業者榜)和「滴滴打車」(創辦人程維現年32歲)。
這種新經濟模式更會把「餅」做大,而並非單純蠶食「舊經濟」的收入。曾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普林斯頓大學Alan Krueger教授在與人合著的文章中,分析在美國擔任Uber司機的勞工市場。根據Uber內部數據,發現這個業務製造了成千上萬的賺錢機會,當中包括因車費較廉,選擇乘坐的人多了,從業員收入因而增加。
共享經濟的特色是中介平台與服務提供者採取分賬形式,即它收取部分收入後,其餘的就落入車主、屋主等服務方的口袋。
據《福布斯》估計,這些落入眾人口袋的收入在2013年高達35億美元(約273億港元),比之前一年上升25%。羅兵咸永道(PwC)更估計,到2025年,共享經濟的全球經濟效益會達3350 億美元,發展勢頭凌厲。
香港又怎樣?
香港幾位同樣20多歲的年輕人,亦分別創辦了不同類型的平台,計有2013年成立的共享汽車平台Carshare,鼓勵只在假期駕車的Sunday-Driver把平日閒置的汽車出租,目前該平台有1500車主及2萬會員,當中一半會員每月租車1次,日租平均400至500港元,Carshare向車主收取租金的三成;最重要的是,服務也包括了汽車保險。(聽說Uber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買一份覆蓋全世界所有在Uber上營運汽車的保險!)
今年初創辦的旅遊交友網站Sam the Local平台,配對不同喜好、專長和空閒時間的導遊和旅客,導遊收費自訂,每次配對成功後,平台會向導遊及旅客分別收取交易金額的兩成及一成為服務費。手機應用程式Gaifong App(Gaifong即粵語「街坊」)為用戶提供家品共享平台,這個於去年底成立的平台以「借得就借」為口號,從衣服、床褥到樂器及電子產品都可互相租借,租金由物主自定,平台收入來自成功出租物品的一日租金。
初創公司眾籌 港法例跟不上
自明年年中開始,一般美國民眾便可參與「股權式眾籌」(Equity-Crowdfunding,投資者的回報是公司股權),預料相關法案實施後,將可協助更多初創公司籌集資金。但對於這些新經濟模式,香港在法律規管方面仍未跟得上,期望有關當局能夠加快腳步重新審視相關法例,讓共享經濟模式的初創公司靈活發展。
近日不少朋友都談論口碑載道、票房已突破千萬港元的港產片《哪一天我們會飛》,當中年輕人對夢想的追求觸動了許多人。現實中,我希望更多年輕人也一起追尋自己的夢想,在2016年努力朝着目標打拚,讓理想有一天起飛!
參考資料:
· “These Charts Show How the Sharing Economy Is Different”, 15-06-2015, Jennifer Rossa and Anne Riley, BloombergBusiness 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5-06-15/these-charts-show-how-the-sharing-economy-is-different
· “Wikipedia:Abou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About
- “Vélo’v”,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C3%A9lo%27v
· 〈「共享香港」2015| 第三節/階級與世代:共享經濟的參與門檻〉,18-10-2015,Good Lab 好單位
http://blog.goodlab.hk/tag/%E5%85%B1%E4%BA%AB%E7%B6%93%E6%BF%9F/
· “Airbnb And The Unstoppable Rise Of The Share Economy”, 23-01-2013, Tomio Geron, Forbes
- “Uber, Airbnb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sharing economy: Research roundup”, 19-10-2015, Joanna Penn and John Wihbey, Journalist’s Resource http://journalistsresource.org/studies/economics/business/airbnb-lyft-uber-bike-share-sharing-economy-research-roundup
· “The sharing economy: how is it affecting you and your business?”, 2013, PwC http://www.pwc.co.uk/issues/megatrends/collisions/sharingeconomy.html
· “Independent Workers and the Changing Workplace”, Erin Hatton & Ruth Milkman, Re:Gender http://regender.org/node/4822
- 〈共享經濟調查(下):全球共享時代來臨,香港準備好了嗎?〉,21-10-2015,陳嘉茵《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1020-hongkong-shareeconomy02/
- “How equity crowd-funding could transform the community energy sector”, 02-12-2015, Chris Cooper and Tom Nockolds, One Step Off The Grid http://onestepoffthegrid.com.au/how-equity-crowd-funding-could-transform-the-community-energy-sector/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記憶提取|冷凍大腦存取記憶 百年後實現
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旗下科學期刊,最近發表一篇題為〈記憶是由什麼構成?〉的論文,首次對神經科學界調查統計,收集312位學者對腦部記憶物理基礎和記憶提取、冷凍封存、全腦模擬等相關操作的意見。
- Posted July 2, 2025
- 0
-
論文誘導AI|學術論文藏指令 誘AI給好評
學術界使用人工智能(AI),一直存在不少爭議,最近《日經新聞》報道,學術研究平台arXiv至少有17篇論文被發現嵌入隱藏的AI提示。這表明有人試圖引導AI工具作出正面評價,影響學術評估。
- Posted July 2, 2025
- 0
-
AI診症|微軟AI診症85%準 高醫生3倍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於短短3年間發展迅速,已能在美國醫師執照考試(USMLE)或類似考試中,取得近乎完美成績。
- Posted July 2, 2025
- 0
-
Meta黃金陣容|設超級智能實驗室 汪滔與GitHub前總裁領軍 挖角潮未完
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日前致函員工,宣布把旗下所有AI團隊重組,整合至新成立的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 MSL),主攻能匹敵以至超越人類智能的AI系統。
- Posted July 2, 2025
- 0
-
跨境支付通 加速智慧城市建設(方保僑)
隨着「跨境支付通」正式啟動,香港與內地的金融互聯互通邁入全新階段。這項由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動的快速支付系統對接,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為香港的經濟、民生,乃至國際金融地位注入強勁動力,這場金融變革,正悄然改寫規則。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代理|職場AI代理尚處起步階段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發布名為「AI at Work」的調查報告,在今年5月13日至6月4日期間訪問全球10635名公司員工,涵蓋收入少於5億美元至超過50億美元的公司。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時代|全球6億人每天使用AI
美國風投Menlo Ventures發表首份《2025年:消費者人工智能》報告,於2025年4月向5000多名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61%受訪者在過去6個月曾使用人工智能(AI),更有近五分一(19%)受訪者每天都會使用AI。
- Posted June 3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