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認購物業權 (IHT 吳友平)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吳友平(右一)認為,雖然中港文化差異較大,但港人擁有國際視野, 是北上發展的優勢﹔旁為尹思哲。
香港初創數位行銷公司iClick早前已在美國納斯特(Nasdaq)上市,《信報》StartupBeat請來該公司的聯合創辦人吳友平,與大家分享他們創業的經驗及北上發展的困難,還暢談最近他個人在IHT區塊鏈項目的新搞作。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吳友平 iClick聯合創辦人、IHT創辦人
尹:iClick很早就進軍內地,你作為創辦人之一,有什麼經驗可分享嗎?
吳:我們於2009年創立,翌年開拓內地業務。當時只是一間初創,無團隊、無客戶,不諳內地環境,我甚至連普通話都不懂說。當公司到成長期時,便須解決基本問題,生意雖然不斷有,但資源很難同步增加,例如接到大生意時,發現必須要添加人手,新團隊磨合需時。為了拓展內地市場,在2011至2013年期間我每年大約要飛100次。
初創幾乎每一日都要面對不同挑戰,當遇上取捨時,我們會以公司大方向及利益為大前提作決定,只要合符未來發展方向,我們就會去做。
靠國際化撼地頭蟲
尹:內地三大科網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崛起,為你們帶來競爭嗎?
吳:BAT並非競爭對手,而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對我們而言,北上發展最大的難題是不熟悉當地文化,兩地用家行為不同,我們要時間適應。
本港有不少公司進軍內地,其實我們的競爭對手卻是當地的公司。由於iClick多位創辦人出身自雅虎(Yahoo!),背景較國際化,爭取到不少外資客戶,這是我們的優勢。
尹:iClick目前有多少員工?由成立之初至今,管理方式有何變化?
吳:公司團隊現時約有450人,但管理20人與200人,其實很不同。我們在亞洲不同地區,例如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及新加坡等設有辦公室。由於要跨地區管理,大家很難定期相聚傾談新方向,發展至後期,大家都清楚手上工作,只要管理好自己部分,再跨團隊合作就較容易。

透過區塊鏈發行代幣,再分拆當中的使用權,將成投資物業新方式。(政府新聞處圖片)
ICO拆分項目使用權
尹:除了iClick之外,你也是代幣IHT創辦人。聽說你最近有新項目,跟區塊鏈(blockchain)及資產有關,對吧?
吳:近日我以個人身份發行了一款代幣(Token)IHT,旨在做全球區塊鏈分享平台。簡單來說,現時我們有Airbnb可分租住宅,又有WeWork共享工作間。期望在以上用途之外,嘗試以區塊鏈技術投資一些物業發展項目,如日本度假屋等。
我們引入了一種新模式ATO(Asset Tokenize Offering),即是「房產產權認購」,把一些未來的產品代幣化,讓用戶以小額資金在市場投資大額資產,諸如酒店、共享工作間等;再以智能合約技術,拆分其使用權或會籍,以加快集資速度,概念類似過往的「樓花」。
剛才提到的IHT不會用作資產交易貨幣,我們目前收取法定貨幣,包括美元、人民幣、日圓、港幣等;另亦接受虛擬貨幣,例如比特幣和以太幣等。若投資者以法定貨幣投資,等於買入股份,情況如眾籌買樓一樣,須依足金融監管,遵守眾籌法例。
尹:有人潑冷水嗎?
吳:在內地還好,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較高,很習慣先嘗試,失敗再算。當時身邊亦有人從事類似的行業,大家都有信念,覺得這技術有將來。去年9月組成一個小圈子,探討區塊鏈技術。圈子本身很重要,若在香港做區塊鏈項目卻沒有相關圈子,會很難做。無論法律、方向,以至營運等,都需要聽取不同意見,尋求交流及分享。
大戶參投信心有保證
尹:聽起來,你對區塊鏈項目頗有熱誠。若身邊有年輕人想參與,你會鼓勵他嗎?
吳:當然會!以往ICO(首次代幣發行)缺乏有效監管,經常被認為「邪門」。若投資項目向散戶埋手,而他們又沒有專業知識的話,很易釀成騙案。在美國或內地獲認可的機構發行ICO,往往由機構投資者參投。
我們的項目有九成是機構投資者,如電動車生產商Tesla的投資者Draper Dragon、中國區塊鏈公司「一哥」NEO、美國矽谷最大的華人區塊鏈投資公司丹華資本等。我認為,只要合規,就可避免問題出現。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 English Version ]
HK tech veteran to launch real-estate tokenization platform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引領無工作烏托邦?(車品覺)
想像未來某一刻,清晨醒來的你毋須急步擠進地鐵,也不必擔心績效指標,而是在晨光中讀書、打太極或陪伴家人──因為你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由一筆自動到賬的「全民基本收入」(UBI)埋單,而背後支撐這一切的,是人工智能(AI)創造的財富所承擔。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
-
ID上鏈|不丹國民身份系統遷以太坊
南亞國家不丹宣布,國家數碼身份(National Digital Identity)系統已經完成跟以太坊(Ethereum)區塊鏈的整合,計劃明年首季把80萬居民的身份憑證全面遷移至以太坊架構。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
-
AI捏造案例|美國兩律師引AI假案例捱罰
彭博法律網站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阿拉巴馬兩州的聯邦法院,近日分別處罰兩位律師,原因是他們在處理法律文件過程中不當使用人工智能(AI)。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
-
青雲獎學金計劃|騰訊20萬現金嘉許科研尖子
騰訊(00700)全面啟動青雲獎學金計劃,11月7日截止報名,12月將公布名單,預計明年1月舉辦頒獎禮。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
-
三星勝蘋果?|全球手機上季出貨量漲2.6%
市場研究公司IDC周一(13日)發表《全球季度手機追蹤報告》,今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增長2.6%,至3.22億部。報告對2025年前景保持樂觀,預計市場動能將持續到第四季。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
-
AI泡沫|Intel前舵手料AI泡沫維持數年
英特爾前行政總裁格爾辛格承認,現時確實處於AI泡沫之中,市場過度炒作且投入大量槓桿,他預計這種趨勢將持續數年,相信不會在「幾年內」爆破。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
-
輝達最細AI超級電腦|售價3.1萬 黃仁勳親自交付 馬斯克喜獲DGX Spark
輝達(Nvidia)旗下最細人工智能(AI)超級電腦,今日正式透過官網及其全球合作夥伴上市。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