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App玩運動送代幣 (OliveX 林基偉)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Lympo Squat可藉鏡頭及AI技術,偵測用戶肢體動作,並計算深蹲次數賺取代幣。(OliveX圖片)
農曆新年享用美食後,勤做運動有助減磅,惟過程或單調乏味。本港初創OliveX就開發一款Lympo Squat程式,只要豎起智能手機,再開啟前置鏡頭自拍,就能以人工智能(AI)偵測肢體動作,實時計算用戶深蹲次數,並派發虛擬代幣作獎勵。《信報》StartupBeat請來OliveX共同創辦人林基偉講解營運模式,並分享海外宣傳產品的秘訣。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林基偉 OliveX共同創辦人
尹:作為Lympo Squat應用程式(App)的開發商,為何有志創辦此平台?
林:我們創業前,有前輩指出,市場現有的運動健身App大多按鍵操作為主,不太便利。其次,用戶若偷懶不做運動,系統亦不易察覺。得知俄羅斯莫斯科當局曾於地鐵「會展站」(Vystavochnaya)推廣深蹲運動,藉感測器記錄乘客肢體動作,若於限時內完成30下深蹲,即可換領免費車票乙張,有關活動於網上廣泛流傳。
我們認為,現有的健身App較着重操練,過程缺乏趣味。團隊受上述活動啟發,有意開發一個互動健身App,並以遊戲化(Gamification)形式推廣。早前,我們到中環蘭桂坊街頭宣傳,把平板電腦擺放在路邊,邀請行人做深蹲運動,測試市場反應,群眾亦樂在其中。
藉前置鏡頭分析姿勢
尹:可否簡單講解Lympo Squat的操作模式,跟家用遊戲機有何差異?
林:Lympo Squat又稱為Squat for Cyptro,用戶透過做完一系列深蹲動作,即可賺取Lympo虛擬代幣(Cryptocurrency)。他們只須把手機或平板電腦豎立於桌面或在地上放好,專用程式藉AI技術,透過前置鏡頭偵測肢體動作,實時計算用戶深蹲次數。此外,系統亦提供運動建議,甚至為用戶錄製影片。
以往的家用遊戲機,配備深度感測器(Depth Sensor),能偵測用戶的左右移動,惟無法判斷其運作形式。過去半年,我們透過人體姿態人工智能(Human Po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研發系統,把人體分拆成17個定位點,拼湊出人體骨架,從而分析人體姿態動作。換言之,這程式單靠手機一個鏡頭,就能偵測用戶全身運動,判斷其動作是否正確。

程式透過人體姿態人工智能研發系統,把人體分拆成17個定位點,拼湊出人體骨架。(OliveX網上圖片)
用戶數據有價 獎賞留客
尹:得知你們開發Lympo Squat時,引進虛擬代幣獎勵模式,可否講解一下做法?
林:以美國著名健身App「Sweatcoin」為例, 用戶透過步行或跑步,就能在程式上賺取虛擬代幣,長居美國App Store健身App排行榜首。起初我認為這概念瘋狂,不明其商業模式是否可行。其後,得知除了Sweatcoin,內地亦有新聞App向用戶付費留客。事實上,用戶的數據具價值,其使用率愈高,系統操練就愈純熟。
Lympo Squat現設有不同的深蹲挑戰,例如在限時35秒內做15次深蹲。用戶每完成一個挑戰,就獲派3個代幣。每日最多可做6次,若連續5天,就能賺取額外代幣。大約玩30至40天,就能賺取1000個Lympo代幣。其後,用戶通過6間主要虛幣交易所,就能順利賣出Lympo代幣賺取現金。我們未來或於App內增設電子錢包功能。
網球一姐拍片助推廣
尹:如何把產品推廣至海外市場?
林:公司主要在外國網站Product Hunt,透過全球網民投票支持,以曝光率吸引外媒關注。Product Hun形式就如Kickstarter,須於24小時內讓產品登上排行榜首5位。這平台雖沒有數以百萬的註冊用戶,惟不乏美國矽谷投資者瀏覽。
由於投票機會只得一次,我們曾在準備不足下推廣,可惜最終只獲20票,有關宣傳終告失敗。其後在機緣巧合下,有幸邀請丹麥甜心網球一姐禾絲妮雅琪(Caroline Wozniacki),親自為我們拍攝宣傳短片,並成功邀請香港及歐洲用戶,到該平台投票並撰寫評論,才得以躋身Product Hunt排行榜。

團隊邀得丹麥甜心網球一姐禾絲妮雅琪親自拍攝宣傳短片。(OliveX網上圖片)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編者按:尹思哲最新著作《初創起義》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 English Version ]
OliveX launches fitness app that rewards users with crypto coin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培養提示工程思維(車品覺)
許多人仍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視為高級搜索引擎,輸入簡單的關鍵詞便期待得到精準答案──這恰是提示(prompt)效果不佳的根源。
- Posted May 7, 2025
- 0
-
AI代理|採用率料兩年飆3倍
美國商業軟件公司Salesforce發布最新全球調查,發現採用數碼勞動力不僅是大趨勢,更是一場商業策略革命,預計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s)的採用率,未來兩年將由15%升至64%,升幅相當於3.27倍。
- Posted May 7, 2025
- 0
-
國產量子計算系統|中國第四代量子測控系統面世
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推出第四代自主量子計算測控系統「本源天機4.0」,標誌內地量子運算產業具備可複製、可迭代的工程化生產能力,為量產百比特級量子電腦奠定產業化基礎。
- Posted May 7, 2025
- 0
-
AI教育|250名CEO促美國設AI必修科
超過250名企業行政總裁(CEO)在美國《紐約時報》聯署一封公開信,呼籲將AI及電腦科學,作為美國K-12(幼稚園到高中)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
- Posted May 7, 2025
- 0
-
Anthropic|資助API點數撐科研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Anthropic日前宣布,啟動AI科學計劃(AI for Science Program),將限量免費提供旗下應用程式介面(API)予全球合資格的非牟利學術研究人員,以提升研究效率與創新能力。
- Posted May 7, 2025
- 0
-
AI領袖峰會|探索港智慧轉型之道 破格思維吸科企 加強培訓人才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WTIA)昨天舉辦「智創互聯人工智能領袖峰會:創新升級,智慧轉型」,邀請多間科企巨頭、數字政策辦公室、立法會議員、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以及本地電訊商等代表出席,探討如何推動本港AI轉型。
- Posted May 7, 2025
- 0
-
量產人形機械人三大挑戰(鄧淑明博士)
2025年科技界除了有DeepSeek平地一聲雷震撼全球,另一焦點是會跑跳自如的人形機械人。
- Posted May 6,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