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疫域名大熱 掀註冊炒賣潮 科企禁售遏歪風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跟新冠肺炎相關的網站域名,成為投資者搶先註冊的對象。(法新社資料圖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爆發,全球數以十億人留在家中避疫,除了利用互聯網與公司連繫留家工作(work from home)外,不少人也會上網搜尋健康資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News)報道,跟肺炎疫情相關的網站域名,成為投資者搶先註冊的對象,部分更用作炒賣,在疫市發掘潛在商機;不過,有科技巨企認為靠着疫症悲劇來「吃人血饅頭」相當不道德,故此出手刪除與冠狀病毒相關的域名,禁止把其出售。
去年行業收入499億
網站域名一向有價有市,註冊一個域名低至9美元(約70港元),倘若成功售出隨時可謀取暴利。例如Voice.com之類熱門域名,就以3000萬美元(2.34億港元)高價轉手。市場研究機構IBISWorld估計,域名銷售行業去年創造了64億美元(約499億港元)收入。
伊波拉病毒域名售156萬
報道訪問一個域名投資者Jon Schultz,他於2014年以20萬美元(約156萬港元)作價,出售伊波拉病毒的域名(ebola.com)。那次交易令他獲利甚豐,卻被全國新聞界狂轟,指他趁機發災難財。

新冠肺炎大爆發,全球數以十億人留在家中避疫。(路透資料圖片)
至於時下大熱的coronavirus.com,這網址由域名註冊商GoDaddy擁有,現連結到世界衞生組織(WHO)網站。Schultz試圖購買卻失敗而回,並稱:「人們經常都覺得不應從悲劇中獲利,我認為這是一種迷信。」
報道引述網絡情報公司DomainTools的數據,指今年與冠狀病毒(COVID-19)相關的域名增至6.8萬個,不少跟垃圾郵件發送者及網絡犯罪分子有關;部分域名將人們引向錯誤訊息,或者未經證實的療法。
例如另一人氣域名covid19.com,早前是一個產品銷售網站,聲稱消費者購入「排毒」補品後,可保護身體免受病毒入侵,該公司於今年2月被Google列入黑名單。目前covid19.com連結到眾籌網站,鼓勵網民捐款予前線醫護人員,據悉,最新籌集了475.18萬美元(約3706萬港元)。
最大獨立域名市場之一Dan.com上周宣布,刪除了1400多個與冠狀病毒相關的域名,並決定不再允許賣方將之列出發售,認為此舉不道德及不可接受。Dan鼓勵擁有冠狀病毒網域的客戶,同時建議捐贈予慈善機構、政府或非牟利組織。

有報告發現,新冠病毒相關電郵攻擊急增667%。(Freepik網上圖片)
電郵攻擊急增6.6倍
另一方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除了引起域名炒風外,保安軟件開發商Barracuda發布全新《威脅焦點報告》,發現新冠病毒相關電郵攻擊持續上升,由今年2月底至今,同類攻擊急增667%。單是3月1日至23日期間,偵測到467825宗電郵攻擊,其中9116宗與COVID-19相關。
Barracuda又發現,以新冠病毒為主題的網絡釣魚攻擊,詐騙(54%)比例最高,其次為品牌偽冒(34%)、電郵勒索(11%)及商業電郵入侵(1%)。詐騙案主要訛稱有口罩出售、提供新冠病毒治療,或聲稱其公司正研發疫苗,誘騙受害者投資偽冒公司。
詐騙捐款是另一種常見手法,例如Barracuda偵測到一個聲稱來自「世界衞生社群」;或透過仿冒世界衞生組織,要求受害者通過比特幣錢包捐款。用戶為防受騙,宜警惕電郵附件及網站連結,並向可靠慈善機構直接捐款。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進化與風險並存(方保僑)
我們正目睹人工智能(AI)走上一條無可逆轉的自動化之路,其演進模式正如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從最初「人手為主,電腦輔助」,逐步邁向「電腦主導,人類監督」,最終將可能到達「完全自主,不再需要人為介入」的境界。
- Posted November 3, 2025
- 0
-
AI令人盲目自信?|聲稱更懂AI者 易過分自信
心理學上有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指技術最差的人往往嚴重高估自己的能力,真正有天賦的人卻意識不到自身才能。
- Posted November 3, 2025
- 0
-
Canva新系統|整合AI工具
澳洲設計平台Canva在網站介紹,正式推出全新人工智能(AI)工具「創意作業系統」,以統稱其各種特定任務工具、驅動這些工具的AI,以及更廣泛的平台介面,能夠自動產生體現品牌顏色、字體、基調及風格的設計。
- Posted November 3, 2025
- 0
-
AI製遊戲湧現 質素差惹劣評(郝本尼)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HyperWrite行政總裁舒默(Matt Shumer),早前在社交媒體X發布一段示範影片,展示由生成式AI製作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
- Posted November 3, 2025
- 0
-
Smart Sensing|人臉模糊化處理保障私隱
Smart Sensing首席執行官鄧建國強調,在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人流統計系統下,邊緣裝置一旦完成AI計算,只會保留時間、地點與人數等數值,系統只會回傳統計結果到雲端,毋須保存拍攝影像。
- Posted November 3, 2025
- 0
-
Smart Sensing|物聯網配AI監控人流 高效省成本 Smart Sensing展覽實測 僅需簡單硬件
近年業界探索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方案,意指在物聯網(IoT)系統追加人工智能(AI),讓邊緣裝置不僅連接與收集資料,還能協助分析或決策。
- Posted November 3, 2025
- 0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