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信報財經新聞
-
以AI為鏡 全面審視自己(黃岳永)
《論語》有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指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來反思自身,從而取長補短。反省自身的缺點從來不是易事,接受他人提出的批評亦相當艱難,否則就不會有「忠言逆耳」這句成語出現。如今人工智能(AI)的出現,反而打開了另一條路。
- Posted June 3, 2025
-
發展本地創科|容海恩籲港律師 善用AI拓大灣區
立法會議員、新民黨副主席容海恩昨天出席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演講,探討人工智能(AI)技術能如何推動香港法律服務現代化,以及協助本地法律界掌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
- Posted June 3, 2025
-
智能外骨骼|配備AI大腦 助搬重減少受傷
德國仿生科企Germany Bionic發布可穿戴外骨骼Exia,配備了人工智能(AI)大腦,支撐重量高達38公斤(約84磅),主要針對體力需求高的工作,例如建築、物流或倉庫包裝,亦適合護老等用途,讓員工更輕鬆地舉起重物,有助降低受傷風險、提高生產力及延長體力。
- Posted June 3, 2025
-
AI之戰|Google研手機程式可離線用AI
Google 最近低調發布一款Android應用程式Google AI Edge Gallery,讓用戶從人工智能開發平台Hugging Face,在智能手機離線運行一系列公開AI模型,上傳相片計算數學方程式或算出賬單費用,並即將登陸蘋果旗下iOS作業系統。
- Posted June 3, 2025
-
AI之戰|Meta新產品傳由AI評估風險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引述科技巨擘Meta內部文件,指該企計劃讓未來多達九成的產品,由人工智能(AI)系統主導其風險評估,其涵蓋範圍包括演算法更新、內容分享機制,以及安全功能調整等。
- Posted June 3, 2025
-
人機合一路途遙遠 快則廿年慢則百年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專研大腦感知的拉赫涅夫(Dobromir Rahnev),認真回應一名15歲印度青年的提問,發表他對「意識上傳」的最新觀點。他相信思維上傳有天會實現,最樂觀預測是2045年,即距今大約20年後,保守估計是200年。
- Posted June 3, 2025
-
特斯拉全自駕戰略藍圖(方保僑)
美國電動車廠商特斯拉(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於5月20日接受CNBC專訪時,再次闡述全自動駕駛(Full Self-Driving;FSD)技術將如何重塑現代交通體系。
- Posted June 2, 2025
-
高爾夫球機械人|機械高球僮 揮手隨傳隨到
內地睿馳智慧科技推出Robera NEO系列高爾夫球機械人,內建3D視覺系統及人工智能(AI)技術,確保它只跟隨主人。
- Posted June 2, 2025
-
秘密用AI|逾三成員工秘用AI 埋安全隱患
美企資訊科技軟件公司Ivanti發表《2025年工作技術報告》,發現近三分一受訪員工會向老闆隱瞞使用AI生產力工具,最大原因是想隱藏實力,比其他同事有更多「秘密優勢」(36%)。
- Posted June 2, 2025
-
AI生成影片|明星授權肖像拍戲 指日可待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陳啟峰,他提到影片生成技術進步飛快,最新例子有Google Veo3影片生成模型,對短劇或影視行業將有很大影響。
- Posted June 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