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為香港經濟插上科技翅膀(鄧淑明博士)
構建智慧城市的最終目標,是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育並全,達致可持續發展。每次在課堂解說智慧城市概念時,我總會再三強調這一點。
- Posted January 14, 2025
- 0
-
本地科企CES參展搶商機(方保僑)
2025年1月,全球最大型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今年,香港科技園公司連同貿發局帶領歷屆最大規模的代表團,共51間本地創科公司出席。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
-
外遊節省數據用量有辦法(林國誠)
隨着全球5G覆蓋的發展,外遊流動上網的體驗更上一層樓。5G具備高速度、低時延和大容量的特性,從實時導航到動態資訊推送,再到即時翻譯和智慧行程調整,5G讓外遊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滿足了不同人士的需求。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
-
四步驟活用AI學習(黃岳永)
相信很多人都同意,AI已經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現今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應否使用AI,而是何時開始使用AI。而這個時間,當然是愈早愈好。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
-
數字經濟發展大事回顧(車品覺)
2024年是全球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年,也是技術創新、政策完善和國際合作與競爭交織的一年。筆者覺得,高速發展有時真的讓人眼花繚亂,讓我們回顧2024年也是必要的。
- Posted January 8, 2025
- 0
-
從藍圖中尋找協同效應(鄧淑明博士)
香煎蜜味金蠔、鹹檸檬蒸烏頭魚、蠔油唐生菜、白灼基圍蝦、臘腸臘鴨飯等,這些我們經常品嘗到的菜式,其新鮮食材背後的各項養殖和製作技藝,原來早已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
- Posted January 7, 2025
- 0
-
二〇二五科技新趨勢(方保僑)
疫情復常後第一年至今,本應迎來經濟復甦,卻是乍暖還寒。新冠疫情後,不論生活習慣或科技都有很多改變,為此,讓我們深入探討幾個關鍵領域,以更全面的角度展望2025年科技趨勢。
- Posted January 6, 2025
- 0
-
新儲值卡來電提示 防墮騙局(林國誠)
踏入新一年,香港的電訊業迎來了重要的安全升級,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通訊辦)公布於2024年12月31日起,所有由本地新啟動的流動電話儲值卡撥出的來電,在接聽前將播放語音提示「來電由新儲值卡打出」。
- Posted January 3, 2025
- 0
-
反思圖書館在AI時代的意義(黃岳永)
一些學校把書架移除,改造成以桌上電腦和平板為主的「電子圖書館」,這讓「圖書館必須有書」的概念似乎不再適用於當前時代。
- Posted January 3, 2025
- 0
最新文章
-
跨境支付通 加速智慧城市建設(方保僑)
隨着「跨境支付通」正式啟動,香港與內地的金融互聯互通邁入全新階段。這項由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動的快速支付系統對接,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為香港的經濟、民生,乃至國際金融地位注入強勁動力,這場金融變革,正悄然改寫規則。
- June 30, 2025
- 0
-
AI多模型協作 智慧軍師在握(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正從單一模型主導的時代,邁向多模型協作的新紀元,Perplexity Pro便是代表之一。
- June 27, 2025
- 0
-
數據與AI素養:推動香港數碼轉型的核心力量(陳龍威)
人工智能(AI)與大數據技術正快速改變全球產業格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正積極推動智慧城市與數碼經濟發展。根據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政府撥款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並在多個部門推廣本地AI工具應用。
- June 26, 2025
- 0
-
職場女性把握AI變革機遇(鄧淑明博士)
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日漸普及,不少工種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當中女性主導的職業更為明顯。
- June 26, 2025
- 0
-
藉「周哈里窗」改善人機溝通(車品覺)
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作為經典心理學的人際溝通模型,在優化人類與人工智能(AI)的互動中展現新的可能性。
- June 25, 2025
- 0
-
應科院引領生成式AI金融革命:從理論邁向實踐的創新之路(黃莹博士)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在金融科技領域深耕多年,從2014年起積極鑽研區塊鏈技術,如今已成為推動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應用的關鍵力量。
- June 25, 2025
- 0
-
智能眼鏡窺見未來生活(黃岳永)
出外旅行要準備什麼拍攝裝備?雖然未必如專業攝影師一般,帶備專業相機和長短鏡頭,但智能手機、360度全景相機,甚至小型無人機等裝備,都是許多人旅行時的選擇。
- June 2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