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人工智能產品聖誕禮物清單(黃岳永)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歌聲響起,又到了選購禮物給親朋好友的日子。不得不說,過去兩年人工智能(AI)快速發展,讓許多產品出現脫胎換骨的變化,成為大小朋友的心水之選。
- Posted December 6, 2024
- 0
-
足球比賽背後的數據故事(郭德偉)
現今體育項目的發展無一不以數據為重心,透過數據分析去設計合適的訓練方法和作戰方案。在這些項目中,足球比賽所涉及的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尤為廣泛。
- Posted December 5, 2024
- 0
-
創新客戶體驗助零售業轉型(湛家揚博士)
最近我參加了香港經濟峰會,與行政長官分享最近有關香港經濟的振奮消息。特區政府已獲中央政府支持,允許深圳居民以多次往返簽證更頻繁地訪問香港。雖然這將增加來自深圳的遊客數量和頻次,但可能仍然不足。
- Posted December 5, 2024
- 0
-
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更大回報(車品覺)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及圖靈獎得主,提出有限理性理論(Bounded Rationality)。他認為人類在決策時,受到有限的認知能力、時間和訊息的限制,決策者往往追求「滿意」而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讓我用以下例子解說一下。
- Posted December 4, 2024
- 0
-
「人工智能+」增強港競爭力(方保僑)
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近日在立法會會議回應議員提問時指出,策略旨在為AI技術發展及應用提供全面指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科樞紐的地位。
- Posted December 2, 2024
- 0
-
AI語音轉文字無縫交流(林國誠)
近日WhatsApp推出錄音轉文字功能,暫時支援英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及俄語,隨着技術不斷發展,相信未來也會支援廣東話等更多語言,為不同地區的用戶帶來嶄新溝通體驗。
- Posted November 29, 2024
- 0
-
Z-Library圖書館興衰啟示(黃岳永)
還記得2022年11月,號稱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圖書館Z-Library一夜之間被封禁,涉嫌營運的人士被拘捕,網站版面變成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警示圖。
- Posted November 29, 2024
- 0
-
AI時代五大關鍵人際技能(湛家揚博士)
我最近有機會在「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生創新獎」,以及香港商業學生聯會組織的「商業計劃書比賽」這兩個活動上,遇見幾位年輕領袖。我對香港年輕一代印象深刻,他們不僅在技術表現出色,還擁有許多中學、大學通常不強調的關鍵技能。
- Posted November 28, 2024
- 0
-
決策者慎防勝利沖昏頭腦(車品覺)
「熱手效應」(Hot-hand Effect)來自1985年美國心理學家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的研究,他們分析了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球員連續成功投籃的數據,所謂「熱手」更多是觀察者一種認知偏見的現象。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掌握空間數據 增職場競爭力(鄧淑明博士)
上周三是第25屆全球「地理資訊系統日」(GIS Day)。活動的初衷是表揚業內表現出色的同工,藉此與大眾分享GIS的應用心得,讓更多人了解這創新科技的潛能。
- Posted November 26, 2024
- 0
最新文章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October 31, 2025
- 0
-
做資訊總監不要太謙虛(湛家揚博士)
在不少傳統企業中,資訊科技部門長期處於幕後位置,主要負責系統支援與日常營運,鮮有參與企業策略決策。
- October 30, 2025
- 0
-
AI未來是泡沫抑或革命?(黃岳永)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浪潮下,全球科技股恍如搭上火箭。從矽谷巨擘以至初創新兵,市值集體暴漲。
- October 28, 2025
- 0
-
AI喜附和人 醫學推理建議堪致命《自然》揭大模型答案 未必基於事實(郝本尼)
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最新指出,人工智能(AI)的諂媚傾向,可能對科學研究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研究人員正愈來愈多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但其傾向迎合、附和用戶觀點,而非提供獨立或事實導向的答案。
- October 28, 2025
- 0
-
AI騙徒手法層出不窮(方保僑)
近年警方屢揭以人工智能深偽(Deepfake)換臉及聲音合成行騙的案件,利用高科技假冒上司指示滙款、網戀詐騙及冒充官員開視像會議。騙徒已非單純冒充個人,而是利用AI在系統上奪取「合法身份」。
- October 27, 2025
- 0
-
當語音通話變防騙戰場(林國誠)
語音電話本應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如今卻淪為考驗人性的信任陷阱。現今騙徒已非昔日單靠陌生號碼與生硬話術的「吳下阿蒙」,他們懂得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偽冒號碼及模擬語音,精準地在不同時段鎖定特定人群發動攻擊。
- October 24,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