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未來者,無以評當下
原文刊於「老占的博客」
今年以來,有多家國際大銀行相繼裁員。剛剛,渣打Laid off四分之一的高層,250名董事總經理;4月,WellsFargo宣佈將裁員1000人;5月,摩根大通明年裁員5000人;6月,滙豐銀行宣佈全球重整計畫,裁員五萬;7月,美國銀行宣佈二季度裁員近3000人,Barclays宣佈將裁員3萬人降成本,過去五年間,華爾街六大銀行裁員已達8萬人。
金融危機過去了7年之後,全球銀行業開始新一輪大規模的裁員潮,這些大銀行為何相繼裁員?幾時輪到你?裁員背後又有怎樣的難處?
打份銀行工終老?你真係慳 D啦。
目前的景況,一一被Bill Gates及馬蔚華估中他們預測,未來10年內,金融業會出現四大趨勢:一是60%以上的現金、信用卡會消失;二是大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前台由互聯網企業代替;三是大型金融機構的前台向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多元化發展;四是90%以上的個人金融業務網上上服務。
這四個趨勢現在已經非常明顯了,速度比我預估的還要快。
銀行是服務業,服務業是研究需求的。戰略可以很簡單,根據這個需求迅速創新產品和服務,早一點、快一點、好一點。迅速把它變成一個市場接受的產品。
按馬總的一句話說就是:「不知未來者,無以評判當下;不知世界者,無以理解中國;不知宏觀者,無以處理微觀。」
裁員四大原因:
原因一:手機銀行、ATM數量增加,成本削減空間加大。
全球各大銀行在業務方面有很大的裁員空間:隨著手機銀行的增加,銀行零售業務環節的人數減少。投資銀行也存在很大的成本削減空間。這也是各大銀行官方在裁員時最喜歡俾出的理由,沒有之一。
原因二:增收節支,提高利潤
提高利潤?搞靚個Balance Sheet,保住自己個位,你死好過我死。提高利潤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增收節支,最實用的方法就是裁人。
原因三:競爭激烈
步入2015年以來,亞洲的投資銀行業務就一直面臨各種挑戰。表面上看,市場整體表現還過得去,但現在投行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多個投行爭奪一個IPO專案,每家分到的傭金都更少。
原因四:業務轉移至新興市場
此次大規模裁員的滙豐正是計畫在亞洲擴張其資產管理和保險業務,以期捕捉來自該區域新興財富的預期機遇。 HSBC還計畫在珠三角地區以及一些南亞地區增加業務。
很多非金融人士都認識到了傳統商業銀行在這類問題上的短板。當時的Bill Gates說,這些傳統銀行如果不做出改變,將成為21世紀行將滅絕的恐龍。並遊說美聯儲,做銀行業務。這個堪稱互聯網金融雛形的計畫,最終因為傳統銀行家的阻撓而泡湯。
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其實一點也不複雜,只要是與金融業有關的服務流程,透過網絡、手機、軟件的功能,驅動新的服務內容及方式。包括網上理財、支付、繳費、貸款、保險、基金,以前通通都要向跑去銀行做,現在,一部智能手機搞掂,簡單來說,就是把原本銀行做的事數碼化。
在美國,唔淨只標基,許多科技公司,尤其是在矽谷看到銀行的服務遠遠不能達到使用者需求,就等不及與銀行坐低合作,自己跳出來創業,這些金融科技公司許多時就在矽谷Startup創業。
在這裡,擁有全方位的創業資源,錢完全不是問題,這股浪潮早幾年已經吹到北京中關村,目前在中關村金融科技領域的Startups,不單只做股票、也做理財、也做保險、小額貸款、金融犯罪信用評級等等。
紐約和倫敦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的金融中心,也擁有蓬勃的初創企業金融環境,健全制度是金融科技能否發展的重要指標,香港在這股大浪中已經完全落後。
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國際化和國內市場雙重優勢的金融中心,全球頭100大的跨國銀行,就有70家在香港設有Office.網絡基礎建設也冠絕亞洲,但是香港政府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互聯網金融科技的重要性,金融創新國內的叫法稱為「一步到位」,金融科技初創企業不可能像矽谷公司般順利得到大量融資,一出台就推出破壞性創新的產品,徹底擊倒傳統銀行業。
1999年馬蔚華走馬上任招行行長。當時亞洲金融危機風暴剛過,所有金融業都是靠大戶、做批發、賺利息差收入,如何差異化,就是他不斷思考的重點。自擔任招商銀行行長以來,馬蔚華始終把「創新」二字貫穿於招行的發展之中,他使得招商銀行擁有全行統一的電子化平臺,率先利用資訊化網路技術改造銀行業務,建立網上銀行,種種創新,使招商銀行也從當初偏居深圳蛇口一隅的區域性小銀行,坐上了國內銀行界的第六把交椅,僅次於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
2004年,著名的英國《銀行家》雜誌將他列為全球銀行界「2004年度希望之星」,後來,更被評為20世紀影響中國的25位企業家之一。
香港被兩地問題、中港問題糾纏得太久了,所有的經濟話題、政治話題都圍繞着中國打轉,中國、香港、台灣年輕人的出路在於世界已不在本地,證據已經太多太多,請問佔領華爾街運動是本國的運動?還是世界的運動?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革命、香港的佔中、馬來西亞的革命、是國家的革命還是世界的革命?Steve Jobs去世的時候,紀念他的是美國的人民,還是全球的人民?
一個缺乏世界觀和歷史觀的香港,正是中共需要的,香港如果香港的年青人繼續欠缺世界觀和歷史觀,時間將會站在中共這一邊。從世界觀上,香港年青人的出路在於世界品牌,而非這丁點世界。香港從來不是什麼金融中心、不是亞太營運中心、不是亞洲展覽中心、更不是亞洲經濟中心,中心是很落伍的觀念,網絡世界在哪裏、哪裏就是中心。即使強於矽谷、以色列也不敢說自己是網絡科技的世界中心,是嗎?
看看FDT,你會感覺恐怖,零宣傳下,來自印度的用戶己經有過萬人,全球十幾萬人一起互片。兩年不到,包括牛津、劍橋、柏克萊、芝大、加大、LSE、台大、北大、復旦、港大、中大、理大、科大、習大大、全球過百間大學及專上學院已經一起聯動,同學們可以一起炒外滙、一起炒期貨,炒股、可以social,可以和中國兩岸三地的基金經理和交易員、移動互聯網工程師和金融系統工程師一起研究,這不是大時代是什麼?
FDT,即Financial Data Technologies Ltd,是一家從事金融大資料開發和投資的公司。總部位於香港科學園,在北京、深圳、上海、香港、台北、等地設有辦公室。通過Big Data分析,幫助未被發現的年輕金融人才取得成功,那些成功通過FDT金融創新工廠孵化,證明自己擁有傑出的交易才能的後生孕,將獲得FDT提供的種子基金,開啟自己的基金經理之路。
而對於那些頂尖的投資天才來說,通過該平臺脫穎而出,FDT將對其進行孵化,在大學期間就能管理自己的基金。在過去的幾年裡,他們已經訓練培養了大量的交易員,並説明他們取得成功。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移動APP的興起,現在有更廣泛的人才來源,並把交易平臺給到他們手上。這樣,交易員將比進入成熟公司的常規職業路線獲得更多的收益。
馬蔚華也是將教育人才、培育人才看成重中之重,未來更會去不同大學分享。「FDT金融創新工廠孵化計畫」已在全球各頂尖學府展開,在這一平臺上學習鍛煉,培養投資興趣並提高金融實戰能力。此外,FDT還將助力學生成為現實生活中的對沖基金經理,截至到目前已有數萬名大學生加入這場激烈的爭霸賽當中。讓年輕人有機會免費使用專業機構才能夠擁有的投資平臺,提前進入金融行業職業之路。
伸延閱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R Lens助購物節派優惠(林國誠)
今年踏入第三屆的「香港開心購物節」已於7月1日正式展開,活動由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辦,聯合超過180個品牌,涵蓋零售、餐飲、旅遊、酒店、會展、商場、銀行、航空及跨境交通等10個界別,合共推出超過300項優惠,總值超過19億元。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AI私隱|憂AI損私隱 港府:適時發指引
人工智能(AI)近年發展迅速,為本港帶來私隱風險。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昨天在立法會會議上,回應江玉歡議員動議的「制定個人資料保障制度框架,應對人工智能時代挑戰」議案。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論文亂象|檢測論文AI內容準確度成疑
就學生在課業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的情況,去年多間中國高校陸續發表相關規定,其中北京師範大學、成都四川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校,更加硬性要求作業包含AI內容不得超過一定比率。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Perplexity Max|Perplexity頂級套餐出爐 月費1560
現時主要的人工智能(AI)科企,例如OpenAI、Anthropic及Google,推出每月200美元(約1560港元)起的頂級訂閱計劃,讓訂戶任用其最先進產品及工具。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AI扼殺流量|「零點擊」搜尋重創新聞網流量
數碼市場情報公司Similarweb發表報告,自從搜尋引擎巨頭谷歌(Google)於2024年5月推出AI Overviews以來,零點擊(Zero Clicks)新聞搜尋的佔比穩步上升,由一年前的56%上升至今年5月的69%。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高層靠AI決策|美企高層多靠AI決策升遷裁員 七成相信下判斷公正 首選ChatGPT
2025年全球科技業爆發裁員潮,企業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把重複性任務自動化,例如編程、客服、物流和內容審核等,以降低成本並提高效率。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輸入好數據 為AI把關(湛家揚博士)
最近我遇見了一位來自美國矽谷的數據管理專家,了解他們的高級數據管理技術,讓我想起自己第一堂關於計算機科學的課。
- Posted July 3,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