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廚上門煮私房菜 (MobiChef創辦人孫曉欣)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孫曉欣表示,公司一直專注提供大廚上門烹調服務,惟肺疫影響下營業額因而減半。(朱美俞攝)
為減低新冠肺炎在社區傳播風險,港府早前頒布限聚令,市民外出用餐意欲大降,本地食肆深受打擊。有港產平台乘勢大搞私房菜,安排星級大廚上門烹調,安坐家中亦能品嘗珍饈百味。今次請來MobiChef創辦人孫曉欣,分享如何靈活調整業務,善用資源疫市突圍。
主持:(朱)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孫)孫曉欣 MobiChef創辦人
朱: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飲食業,對公司近期業務有何影響?
孫: 公司於2017年成立至今,一直專注提供大廚上門烹調服務,主打8至10人菜式,包辦家庭或朋友聚餐,以及商業宴客等聚會。自本年2月起,新冠肺炎疫情在港迅速蔓延,平台上朋友聚餐及商業宴客的訂單隨之減少,營業額減半。
然而,平台服務地點以私人住宅、公司宴會廳為主,故不受限聚令規範,仍有熟客繼續使用服務,現時6人以下的小型聚會最活躍,憑相關訂單可維持以往一半的營業額。

MobiChef召集星級大廚,上門為客戶煮私房菜,故亦重視其溝通能力。(MobiChef圖片)
廚師有防疫指引 疫廈不考慮
朱: 在疫情期間,客人對上門烹調服務有否顧忌?公司如何確保衞生安全?
孫: 不論外出用膳、外賣速遞,抑或上門烹調,皆有機會接觸客人。疫情開始時,公司已向廚師提供指引:第一,確保廚師最近沒有外遊,否則須自我隔離14天或以上,甚至不獲考慮;第二,廚師必須量度體溫;第三,抵達客人府上,廚師要第一時間更換乾淨衣服、戴上新口罩,並徹底洗手,才開始烹調工序。
另外,公司為保障廚師安全,同樣要求客人申報資料,例如住宅所在是否隔離場所,在場人士是否檢疫中、曾否外遊或發燒等。團隊亦因應個案,衡量是否接受訂單,例如該大廈近期若有住客確診,就不會考慮。在過往兩個月,未曾出現上述情況,惟團隊仍繼續跟進有關消息。

用戶可透過手機或網站,揀選心水廚師及菜式,按人頭數目收費。(MobiChef圖片)
朱: 剛才提到營業額大不如前,你們有何對策?
孫: 疫情對公司業務雖有衝擊,惟MobiChef在市場已有口碑,有些廚師更累積一定粉絲(Fans),熟客回購率高,更為團隊提供靈感。在2月,有客人眼見疫情期間,外賣火速冒起,建議我們涉足便當業務。
事實上,訂製便當涉及許多工序及安排,團隊經驗未必足夠,這是全新且未曾接觸的領域。當我們膽粗粗試做,卻有意外驚喜。在3月,有企業客戶向公司訂購大批飯盒,團隊就租用共享廚房,請來有相關經驗的廚師合作。
市面雖有不少外送選擇,惟團隊把私房菜概念,包括四川菜等別具風格的菜式加入便當,結果好評如潮;客戶甚至介紹其他企業客源,期望每天透過平台,品嘗不同菜式的飯盒。便當並非公司核心業務,惟在疫情期間,成為團隊額外收入來源,讓廚師及員工有穩定工作,已是相當不錯。

平台現時約有廚師46名,除了全職自由工作者,亦有現職廚師或餐廳老闆。(MobiChef圖片)
應徵者着重烹調與溝通
朱: 近期飲食業重創,不少廚師失業,部分會否轉投你們的平台?公司對廚師有何篩選機制?
孫: 近期確實收到不少廚師申請,惟上門私房菜服務需要時間累積客源。公司講求每名廚師的個人品牌,除了理解市場需要及客人喜好,亦須調整菜單及烹調模式,滿足不同客人。待廚師適應上門烹調後,團隊會逐步向客人介紹,過程需時一個月或以上。
坦白說,若廚師只視MobiChef平台為止血方案或「疫市綠洲」,以為一旦加盟即可接單,甚至能維持過往收入,恐怕會跟現實有落差。公司近期仍會接見應徵者,惟招聘速度放慢,須審慎衡量雙方期望,再作決定。
平台現時約有廚師46名,除了全職自由工作者,亦有現職廚師或餐廳老闆,於休假或空餘期間上門烹調。除了烹調技巧,也着重應徵廚師對答及性格,看看能否跟客人流暢溝通。其後,團隊再安排廚師前往同事家中,練習並適應上門烹調模式,讓他們感受其複雜性,了解自己是否適合。

孫曉欣指出,疫市下要識得變通,如部分廚師轉攻便當,從中幫補一下收入。(受訪者提供圖片)
朱: 市場上,不少初創深受疫情影響。作為創業過來人,你有何建議?
孫: 在過去兩個月,團隊有很深刻的體會。初創業務發展須具彈性,要審時度勢,隨時變通。以MobiChef為例,以往專做上門私房菜,若疫情下堅守不轉型,就很容易把自己推向牆角。
初創資源有限,至關重要的是,如何把手頭上資源運用得更好。現時流行在家烹調,除了上門私房菜以外,公司另跟其他企業合作設計食譜,最近更涉足便當生意。未來觀望疫情發展,不論情況是否愈趨嚴重,抑或受控,公司亦要因時制宜。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實踐可持續建築減廢方案(鄧淑明博士)
據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出,近年香港的公營部門及私營公司,每年建築工程費用總開支達到3000億元,可為業界提供實踐可持續建築的黃金機會,把「ESG(環境、社會及管治)原則」納入大型建築項目,筆者深表認同。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數碼科技體驗館|數碼港17間園區企業展成果
數碼港「數碼科技體驗館」正式開幕,即日起向企業及公眾開放。當中設有「提升效率」、「安全」、「互動體驗區」三大展區,展示人工智能(AI)、區塊鏈及Web3.0等最新前沿科技方案,涵蓋教育、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DeepMind|聘專家安全開發AGI
科技巨企谷歌(Google)旗下人工智能(AI)研究團隊DeepMind,在英國倫敦公開招募「後AGI」研究科學家,研究通用人工智能(AGI)、超級人工智能(ASI)及機器意識,以至AGI對人類社會基礎的影響。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離心砲|美初創研建離心炮發射衞星
美國加州初創SpinLaunch主力研發巨型離心砲,計劃明年起發射數百顆微型衞星,在近地軌道(LEO)部署通訊系統Meridian Space。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嘲諷科技文化|矽谷過路處按鈕被駭遭惡搞
美國加州三藩市灣區等矽谷一帶,上周末起相繼有人發現行人過路處按鈕被駭,植入多條以人工智能(AI)合成的模仿語音,聲稱自己為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億萬富豪馬斯克,以嘲諷科技文化、AI及企業過度擴張等行為。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人形機械人|眾擎PM01機械人售價19萬
世界級網紅「甲亢哥」(IShowSpeed)早前訪華,於深圳與「眾擎PM01」機械人共跳「斧頭舞」。最近這款人形機械人量產,在眾擎京東自營旗艦店上架,售價18.8萬元人民幣,預計到今年6月底才有貨。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
-
AI代勞損信任|哈佛教授提醒 易遭識破損信任 企業CEO與員工交流 忌以AI代勞
最新一期《哈佛商業評論》刊登文章,探討企業高層及行政總裁(CEO)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代筆,或引發對內部信任的損害。
- Posted April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