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發展 教育至關鍵 (鄧淑明博士)
智慧城市聯盟聯同畢馬威、中電等機構在1月底發布有關香港發展智慧城市的調查研究,被訪的500多個商界人士和千個市民,大多數認為「教育」是影響香港能否持續繁榮的頭三大議題之一。
教育的重要性,在1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聯同英國慈善團體Education and Employers等公布的一個大型調查中表露無遺。該項目要求7至11歲的小學生繪畫他們未來心儀的工作,從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印尼、巴基斯坦、英國、瑞士、澳洲、俄羅斯、烏干達等,收集了二萬多份作品。地域文化差異雖大,卻看到令人訝異的相同之處。
首先,小學生的志願和全球勞動市場需求有顯著差別;孩子心儀的工作往往是生活中接觸到的,例如父母的職業,惟不足1%小孩能在學校接觸到他們的榜樣。正如OECD指出,這樣對低下階層的孩子尤其不利。 如何啟發我們的未來主人翁,擴闊他們的想像,並和真實世界聯繫,從而規劃自己的人生以至社會的未來?教育擔當的角色特別重要。
在中小學階段,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之所以這樣關鍵,因為這些基礎知識有助學生了解這個日益倚重資訊科技的世界。因此香港大學電子學習發展實驗室於2月初舉辦的「智慧城市×STEM教育」專家論壇講座令人雀躍,滙聚一眾專家,希望多角度啟發中小學生和老師。
我以「如何創建一個智慧城市」為題,介紹空間思維(spatial thinking)訓練的重要。空間思維既是人類賴以存活數以百萬年的天賦,到今天對化解如氣候變化、交通擠塞等問題也大有幫助。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IS)的分析軟件,結合數據和地理資訊,將抽象的問題圖像化地層層遞進,情況便一目了然,決策就更客觀。去年的「全港校際氣候變化跨課程專題比賽2016/17」,許多中小學生活學活用,以GIS軟件分析各種氣候變化題目,又提出實用與創意兼備的建議,令評判大為喝采。
港大的專家論壇是教育局「智慧城市專題研習計劃2017/18」連串培訓課程之一,當中有教育營、展覽等。整個項目旨在讓中小學生綜合所學的STEM知識,以創新思維,想想如何在現實環境(例如家居和校園)實踐智慧城市概念。我擔任主席的Esri中國(香港)是21個協辦機構之一,因此今次特別在STEM教育日營中,安排學生學習使用GIS軟件,並連結物聯網,採集由感應器所得的環境數據,如輻射、噪音、空氣質素等,再作空間數據分析,從而了解智慧城市中,在科技協助下如何創造、運作及管理智慧環境。
我非常期望多元化的活動能啟發不同階層的兒童對世界的想像,一起建構我們智慧城市的未來。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