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5G發展亟須追落後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方保僑)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按現時頻譜拍賣的進度,本港或要2021年後,才正式進入5G年代。(法新社資料圖片)
全球爭相研發下代5G通訊制式,本港的5G頻譜諮詢亦已結束。《信報》StartupBeat請來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跟大家講述一下5G的特性、與智慧城市關係,以及現時本地5G的發展情況。
主持:尹思哲_《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方保僑_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
尹:據報道,中國聯通(00762)最快今年內在中國16城市試驗5G,香港情況如何?
方:香港有公司開始試驗5G,正向當局申請測試牌照,但聽說現時的接收器,其體積仍非常龐大,要先測試室外的發射與接收力,以及室內的穿透力等。港人十分在意手機接收,若在家無訊號,必接受不了,並會作出投訴。
各國起動 英搶先發牌
尹:資料顯示,現時測試5G標準的企業中,以愛立信(Ericsson)規模最大,華為緊隨其後,諾基亞排名第三,中興通訊(00763)是四大之一,不少廠商參與其中。
方:正如你所言,首4間企業都是通訊器材供應商,其實真正的5G規格、頻譜等,在幾年前舉行的WRC-15會議一早決定好。
世界各地都不再等,英國4月拍賣了牌照,中國都開始指配,南韓、澳洲等地區亦差不多時間有行動。既然業界都知道5G所用的頻率範圍,就不必等所有項目出爐後才決定下一步。
本港一直以來跟隨英國電訊標準,如今有聲音要求我們跟中國標準。內地都已經發展,我不明白港府還在等什麼。現在完成諮詢,再花幾個月時間,讓大家了解細節,年底就可拍賣5G牌照。
高速高容量 低延遲度
尹:南韓三星亦表示,要為5G制定標準,更將之形容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基礎設施。香港只有電訊商才在意5G?對普通市民而言,5G跟他們有何關係?
方:有報道指出,華為已掌握近一成的5G關鍵專利,他們正進行多項測試;三星十分落力發展,博通、中興通訊等亦然,始終大家都想主導標準。
大家都說,5G有多快多快。我常說,就算你花幾秒鐘或幾分鐘下載影片,結果都是用2小時來看。5G支援的接收容量,反而是最大影響。以前一個通訊基站,或只能支援萬多人使用,惟5G談及的是過百萬!
5G另一個主要特點是低延遲度(Low Latency)。若要做全自動無人駕駛,停車、轉彎等決定,要在幾微秒內完成,反應必須極快。當每輛車都做了車聯網,政府即可以知道,到底哪裏塞車、暢順,妥善調控交通燈,管理整個智慧交通系統。

方保僑(左一)認為,既然業界都知道5G所用的頻率範圍,就不必等所有項目出爐後才決定下一步﹔旁為尹思哲。(資料圖片)
尹:有報告提到,5G的網速高達71Gbps,這是實際連線速度嗎?
方:71Gbps只是理論而言,實際運行速度由幾Gbps到幾十Gbps不等。我們常說的智慧城市,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把物件互聯。
我們常說的物聯網(IoT),2017年底通訊局已設立牌照,讓營辦商使用920MHz至925MHz共用頻譜,提供無線物聯網服務及平台。缺點是接收範圍有限,所謂「穿州過唔到省」,亦與5G制式不兼容。
要在智慧城市層面,部署各種物聯網設施,都只有透過5G制式,才可享受高速度、高容量及低延遲度的好處。外國都有一些例子,以舊有的3G制式架設物聯網,主要用於泊車咪錶上,就算有一兩秒延遲,其網速都可接受,而且價錢相宜。
搬衞星設備 移「禁飛區」
尹:你近期寫了不少文章,提到有個「5G禁飛區」,需要將原有的衞星通訊設備搬離,否則本地某些地區,將會無法使用5G,可以詳述一下嗎?
方:現時「5G禁飛區」有兩個,一個位於新界大埔附近,另一個在港島赤柱外面,面積相當於兩個大嶼山。赤柱那個影響人數較少,但大埔那個牽涉粉嶺、沙田及馬鞍山,更包括中文大學及科學園。
首先問題的出現,在於5G將使用的頻譜(3.4GHz至3.7GHz),與衞星地球站的頻譜(3.4GHz至4.2GHz),兩者造成無線電干擾。那該如何處理?一是把衞星頻譜調整,如移到較高頻的地方,一就直接把衞星通訊設備搬走。香港的監管機構,應該要與對方洽談,要求衞星公司讓步。
我向電訊專家徵詢意見,可以用幾塊大鐵板築起高牆,再圍住這幾家衞星公司,隔開外面的5G訊號,就不會干擾接收。這建議看似天馬行空,但其實在貨櫃碼頭上,蓋個「天空之城」,都有人覺得構思OK。
尹:你認為還有什麼建議,可以推動本地5G的發展進程?
方:拍賣頻譜就如樓花一樣。當你買了樓花,才會細想如何裝修,但你無買樓的話,根本什麼都不用說。一日無5G拍賣之前,電訊商都會觀望,最多買一些裝置回來試試,但不會馬上投資。待整個制式公布後,才開始頻譜拍賣時,豈不是太遲?
相信下年開始,新手機一推出已支援5G制式。過往iPhone在香港都算是首發地區,日後其他地方有5G,而香港仍未有時,就可能延遲在港出貨,這亦正正是評估香港有否城市競爭力的條件之一。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飛速增長 須調整擴張戰略(車品覺)
近期,某知名雲計算巨頭宣布放緩部分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項目,其中包括美國俄亥俄州中部10億美元的3個數據中心園區建設計劃。
- Posted April 23, 2025
- 0
-
AI作弊系統|輟學生誓言欺騙一切 AI作弊系統吸4134萬
現年21歲的Roy Lee在網上爆紅,始於他開發一套人工智能(AI)作弊系統,聲稱破解科企的技術面試,惟未幾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開除。
- Posted April 23, 2025
- 0
-
HKICT|比賽7.14截止報名
2025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HKICT Awards 2025)即日起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今年7月14日。活動由數字政策辦公室舉辦,由8個本地業界組織及專業團體籌辦。
- Posted April 23, 2025
- 0
-
移民創辦人|AI 50強美企 六成由移民創立
《福布斯》早前公布2025年「人工智能50強」(AI 50)榜單,當地智庫進步研究所(Institute for Progress)分析後發現,有42間屬於美國的AI公司,當中有25間(相當於60%)由移民創立或共同創立。
- Posted April 23, 2025
- 0
-
AI立法|阿聯酋擬用AI立法創先河
阿聯酋計劃使用人工智能(AI)立法及審查、修改現行法例,預計可提高立法速度70%,將成為世界上首個實行AI立法的國家。上周當地批准成立新內閣部門「監管情報辦公室」,以監督AI立法的進度。
- Posted April 23, 2025
- 0
-
AI起底|OpenAI o3恐淪為起底工具
社交平台X有網民發現,o3尤其擅長針對相片的蛛絲馬跡,推斷城市、地標,甚至場所的可能地點,更會列出推理背後的理據,例如代表特定國家的某種顏色車牌、標誌上的特定語言或書寫風格等。
- Posted April 23, 2025
- 0
-
GenAI|九成早期使用者已享回報 IT網安客服三大類 應用比率最高
美國雲端數據庫服務商Snowflak與企業策略集團合作,近日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根本投資回報率》全球研究報告,在2024年11月21日至2025年1月10日期間,在全球9個國家調查3300多個組織,最後收到1900名商業及資訊科技(IT)高層的意見。
- Posted April 23,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