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經濟寒冬(高天佑)

圖片:papi酱微博
「胸不平何以平天下,人不窮怎麼當網紅?」這是內地第一網紅「papi醬」的格言,可惜一語成讖,她在今年3月獲投資者以3億元(人民幣.下同)估值入股,登時由「窮屌絲」升呢為「白富美」,隨後聲勢果然急跌,投資者亦剛宣布撤資,猶如發了一場夢。然而,papi醬之墜落非關她「一朝得志,語無倫次」,反而因為身價十倍之後動見觀瞻,被迫收斂原本賴以走紅的踩界言行,改為規行矩步、擁抱主旋律,當她一旦「發財立品」,便不再受網民熱捧,應驗了「人不窮怎麼當網紅」。
估值三億 南柯一夢
然而至今未夠一年,papi醬的聲勢高飛曲墜,周期迅速走完,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上已甚少見到有人轉貼其短片。
作為主要投資者的羅振宇剛於上周宣布,已完全撤出對papi醬的投資。據內地「澎湃新聞」引述消息報道,羅振宇今次是「原價撤資」,意即當初向papi醬公司投進了多少錢,現在就拿走多少。據估計,雙方應曾經協議了一些指標承諾,例如點擊率須維持一定水平,或者獲得若干廣告收入,若不能達標,投資者便有權「原價離場」。至於所謂3億元身價,如今當然一場空,papi醬見財化水,橫財夢醒。
首先,這反映了內地網紅(又稱KOL關鍵意見領袖)經濟的泡沫化,現在愈來愈多人利用社交網絡為發表平台,把自己打造為網紅,各人做的、說的事情其實差不多,互相爭奪有限的「眼球」(網民注意力),以及尚未全面成熟的廣告客戶「畢直」,難免造成惡性競爭,N個和尚無水吃。
此外,廣電總局也開始嚴格監察所有網紅賬戶,明文下令他們不得發表粗鄙、低俗、黃色言論,更不可諷刺政府或政策,違者輕則相關文章或短片被下架,重則隨時被封殺賬戶,甚至送官究治。
官方嚴管 惹火不再
之前papi醬獲捧為「身價3億」的第一網紅,難免成為眾矢之的,被當局格外嚴厲緊盯。不巧的是,偏偏她當初得以走紅,除了確有才華之外,亦在於其言行「夠放」,例如不避忌「臥槽」、「你妹」等粗俗字眼,又不時調侃或自嘲女性身材,甚至經常諷刺時下內地民眾的一些劣根性;正因她夠「踩界」,才令網民感到暢快。但自從她身價十倍加上當局施壓之後,短片風格出現大幅轉變,改為循規蹈矩及擁抱主旋律,以往的出位、惹火和潑辣不再常見,只剩下狹窄框架內的硬滑稽,甚至總在尾段有循循善誘獨白,例如母親節提醒大家孝敬父母,十一國慶自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雙十一」網購節就呼籲別沉迷購物,猶如央視節目內容。
喜劇和棟篤笑演員向來有四大類煞食題材來源:低俗(如粗口諧音、屎尿屁)、男女(黃色言論、調侃外觀特徵和身材)、民族性(諷刺本國或外國人)及政治,當中前三類皆是papi醬以往走紅招數,但現在全部被廢武功,導致人氣急降。試想像「100毛」若變成如教育電視般「老正」,還會受歡迎嗎?偏偏在內地特殊國情下,網紅愈紅、身價愈高,言行就面臨愈大壓力,最終不得不「老正」,擺脫不了「人不窮怎麼當網紅」這個宿命。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輸入好數據 為AI把關(湛家揚博士)
最近我遇見了一位來自美國矽谷的數據管理專家,了解他們的高級數據管理技術,讓我想起自己第一堂關於計算機科學的課。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外賣車|武漢試運AI外賣車 送餐更快
中國首批配備「人工智能(AI)大腦」的外賣配送車「智音車」,周一(6月30日)在武漢市漢陽區試運。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電擊提升數學能力|微電刺激大腦 或增數學能力
對不少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是一大挑戰。來自英國、美國與加拿大5間大學的聯合團隊進行研究,發現對大腦神經作適當電流刺激,或有助表現較差的學生在數學科成績上取得進步。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釣魚網站|黑客半分鐘生成釣魚網站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開發工具,建立模仿登入頁面的網絡釣魚網站,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完成?答案是最快30秒就搞定。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Meta挖角事件|阿爾特曼斥Meta挖角可惡
美國科技巨擘Meta為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MSL),不惜以「銀彈攻勢」搶奪人工智能(AI)人才,近日至少從OpenAI挖走7位研究人員。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防AI盜內容|Cloudflare防AI爬蟲盜內容 助網站落閘報價 付款始可抓取資訊
美國網絡安全公司Cloudflare宣布把7月1日定為「內容獨立日」,並提出一系列措施協助網站阻止AI公司任意抓取資訊,讓網絡出版商或創作人能為自家內容爭取合理報酬。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科技重塑急診的未來(鄧淑明博士)
有研究指出,2024年全球急診科數據市場規模約為10.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增至20.1億美元(約156.78億港元),反映急症服務的需求有明顯上升。為緩解急症室的負荷,科技成為關鍵突破口。
- Posted July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