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行業出路豈止打機 (CGA 周啟康)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數碼港最近與港大持續進修學院推出具資歷架構認證的電競學科文憑,完成課程後除了可做這個新興行業的選手或主播,亦具備製作相關節目的能力,甚至成為數據分析員。《信報》StartupBeat請來CGA(Cyber Games Arena)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周啟康(Ryan),分享他入行的過程,並探討產業的未來展望。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周啟康 CGA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尹:當初你為何投身電競行業?
周:本身一定是喜歡打機,而且比其他人更熱愛!我和兩個拍檔是中學同學,自小一起打機。2000至2003年期間,我們贏過不少比賽,曾奪得亞太區冠軍,可是後來網吧生意開始低迷,比賽愈來愈少。
由於缺乏比賽,之後我們專注學業,拍檔分別到美加升學。我們分隔三地,就算有時差,亦每晚一齊打機,藉此維持彼此友誼。有一晚,其中一人做畢業功課,要寫商業計劃書,我們一邊打機,一邊討論。
那時我已開始打工,從事數碼營銷,嘗試把當時公司的經營模式寫出來。不過,又覺得這樣很悶,反正只是做功課,倒不如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打機)變成商業項目,且看是否可行。
搜集資料後發現,原來美加把打機比賽視之為「電子競技」(Electronic Sports),更成功吸引品牌贊助。在大型展覽場地舉辦比賽,有互聯網直播支持,經包裝後變成新興運動,打破我們對打機的認知。行業發展到今時今日,不同國家擁有自己的職業聯賽,成為娛樂活動。
可做主播搞手分析員
尹:最近一家GEM上市公司「天時軟件」(08028)認購貴公司的股份,你們下一步有何打算?這筆資金將用在什麼地方?
周:今次融資前,我們曾籌得天使資金。作為香港首個電競節的主辦商,公司業務算有突破。畢竟,以前根本沒人膽敢把不同賽事串連一起,廠商之間亦不願合作。惟當時我們管不了那麼多,總之要找的、想做的,就先去試,最終打破傳統。
最初籌得天使資金時,沒想過不斷擴展,只為興趣而做,甚至把當時儲來的錢「一炮過」投入。完成頭幾個比賽後,我們成立了工作室,購入不少昂貴器材,摸索如何做直播,那時不太知道還有否資金或贊助去舉辦下個比賽。
近年政府大力支持,每年的電競節規模愈做愈大。去年得到天使資金後,我們把業務擴展至台灣,未來除專注電競,亦會推出全新業務。
尹:有報告指出,整個中國電競市場去年市值約655億元人民幣。你認為,本港的發展步伐能夠跟上內地嗎?
港發展迅速 贊助踴躍
周:香港非常適合舉辦大型電競活動,如早前旅發局主辦的「香港電競音樂節」,方向十分好。首先香港非常國際化,簽證容易批核;今屆亞運的選拔賽都在本地舉行。除了翻譯人員眾多,也有紅館及灣仔會展等場地可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地商業贊助氣氛好,不少國際知名品牌包括汽車、銀行、保險及傳統電競產品等,都願意投資舉辦賽事。香港雖然遲起步,但已成立戰隊,步伐追得頗快。即使本地市場小,不過港人捨得花錢,消費能力頗高。
尹:投身電競選手之外,該產業還有什麼機會?
周:先講幕前,除了選手,也有主播及賽評員,其角色就如球賽、賽馬的評述員,令觀眾更投入。現時有些分析師會根據賽事數據,檢討哪裏做得出色,哪裏出錯等。
幕後方面,有監製負責整個舞台效果、動畫、舞台設計及統籌工作等。介紹每位電競選手時亦需要導播幫手,像NBA一樣調動鏡頭,如決定在什麼時間用近鏡或廣角鏡不斷控制畫面。
另一方面,很多剪片工作須處理,包括精華重溫及電腦動畫(CG)等。表面上,這跟傳統媒體十分相似,但你要非常熟悉電競,清楚知道遊戲玩法,例如瑞士制、雙敗淘汰賽等,都是電競特有的賽制。我們亦設有宣傳部,構思如何推廣等。
須熟悉行業認清技能
尹:畢業生如要入行,你有什麼忠告?
周:第一步要了解自己有什麼專長,想吃這行飯,單靠興趣是不可行的。其次,要非常熟悉電競,假如你懂得導播,我們搶住要你。
有外國公司開始邀請我們的直播團隊到東南亞幫手直播官方賽事,台灣亦然。這行業十分缺人,團隊不時要飛往外地工作。賽事實在太多,因此我認為只要找到自己的技能加上喜歡的事情,就可專注發展。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 English Version ]
E-sports will throw up lot of opportunities, says expert
延伸閱讀:
CGA電競館旺角開幕 冀利潤達標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區塊鏈技術為數碼經濟奠基(林國誠)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數碼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應用已超越加密貨幣的範疇,廣泛滲透至供應鏈管理、電子病歷管理、跨境支付及版權保護等多個領域。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善用科技對抗網上假消息(黃岳永)
引發情緒反應的聳動標題,才能吸引讀者關注。因此,要避免受騙或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幫兇,就需要具備辨別事實與虛構的能力。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AI醫學|化學諾獎團隊用AI 設計抑制蛇毒蛋白質
蛇毒含有複雜的毒素混合物,大部分成份是蛋白質。獲頒2024年化學諾貝爾獎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貝克(David Baker),其團隊以一款人工智能(AI)軟件工具RFdiffusion,設計了全新的蛋白質,聲稱能夠抑制眼鏡蛇的三指毒素(3FTx)。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Microsoft Copilot|加推Copilot Chat 逐條訊息收費
微軟(Microsoft)為企業用戶推出新產品Microsoft 365 Copilot Chat,服務以OpenAI旗下GPT-4o的人工智能(AI)模型為基礎,讓用戶提出與業務相關的問題、建立工作流程自動化或產生圖像等。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OpenAI|美印測試 手機號碼開戶
聊天機械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正於美國及印度測試一項功能,容許新用戶毋須電子郵件,以手提電話號碼註冊新賬戶,惟未計劃推廣至其他地區。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中國發明|極速機械豹 每秒最快跑10米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人形機器人創新研究院,聯合鏡識科技有限公司、凱爾達(688255.SH)焊接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黑豹2.0」,號稱是全球跑得最快的「四足機械人」。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
-
去中心化社媒崛興 回歸原創內容
隨着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在美國遭封殺在即,Meta放寬旗下應用程式的內容限制,以至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持續改動演算法等,社交媒體世界掀起轉會潮。
- Posted January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