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入侵不勝防 (賴灼東)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企業必須完善網絡保安,減低資料外洩風險。(法新社資料圖片)
最近相繼發生電腦保安災難,除了免費軟件CCleaner被黑客入侵,上月初Equifax亦爆出史上最大宗資料外洩事故,令全球用戶招致不同程度的損失。《信報》StartupBeat 請來電腦保安研究員賴灼東(Anthony),探討黑客出招的手法,還有智能手機的保安問題。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賴灼東 電腦保安研究員
尹:免費軟件CCleaner有助優化電腦系統,吸引不少人使用。但今次惹來黑客入侵,可否解釋箇中原因?
賴:當用戶下載這類軟件時,通常連線至數個鏡像伺服器(Mirror Server)。若有伺服器被入侵,把原有檔案偷龍轉鳳,改成其他問題軟件,過程根本無人知,事關沒人認為官網不可信。其實這些共享軟件經常有不少「破解版」出現,使用時要相當小心,因可能已被「加料」植入大量後門,令系統保安不設防。
尹:CCleaner近期才被Avast收購,既然是著名防毒軟件公司,難道它都不可靠嗎?
賴:防毒軟件公司擅長對付電腦病毒,但不代表其伺服器強勁,別以為任何範疇都能做得出色。用戶下載軟件時要用Hash(雜湊函數)確認該檔有否被改動,若一切正常的話,下載前後的Hash應該是跟官方提供的一樣。
今次CCleaner中招,連病徵也沒有,或因病毒只打開了一個Port(通訊埠),被其他人連接入來。即使感覺到也可能只覺得電腦慢了一點,或突然彈幾個視窗出來,畫面閃一閃而已。
潛伏期長達數月
尹:上月初Equifax系統亦被黑客攻陷,導致1.43億美國消費者資料被盜,包括名字、地址及車牌等,這兩宗事故有何差別?
賴:CCleaner是其下載伺服器被入侵,換走原本的官方軟件;Equifax是其資料伺服器被黑客以無線網絡、系統漏洞或釣魚郵件等方法攻擊,攻破防線後再把後門傳回入侵者,然後暗中控制系統,企業卻毫不知情。
由於黑客要掃描整個網絡,竊取電腦之間的交流,才能找到機密資料的源頭。這過程不可能用一日半日完成,可能需要十幾日,甚至幾個月不等,當中涉及密碼、名稱、電郵書信、常用系統等資料,先分析再取其所需。
尹:Equifax這麼大型的企業,公司一定有IT保安部門、防火牆及防毒軟件,為何都無法發揮作用?
賴:不是沒作用,只是作用有限。大家上網時,若使用Port 443連接埠,由於數據已經加密,網頁瀏覽器的網址旁邊出現一個「小鎖頭」﹔如果改用Port 80,就沒有鎖頭。當黑客入侵後,溝通用上加密渠道,即使做了壞事,亦根本監察不到。
除非有人觀察到公司網絡有一段固定的時間將資料傳至外面某個IP位址,否則一直不檢查的話,便難以發現系統已遭入侵。

尹思哲(右)及賴灼東(左)警告,黑客若成功入侵系統,後果將相當嚴重。
「外硬內軟」功效打折
尹:黑客不動聲色,感覺很難防範,有方法應對嗎?
賴:現時大家都依賴電腦的防毒軟件,這只是End Point Security(終端保安)。其實一間公司除了在用戶端着手之外,無論在電郵伺服器、入侵防禦系統,都可偵測有沒有惡意附件或程式。
有些公司的對外伺服器十分安全,內部卻完全不落Patch(修補檔)。我們稱這些為「M&M’s Security」,即外硬內軟,他們怕更新後會影響內部運作。可是,某些網絡系統、程式或漏洞皆必須定期更新,剛提到的入侵防禦系統也一樣要更新,並不是買了硬件,放在枱頭,便永遠無問題。
此外,亦需要有人監督。現時香港有些保安執行中心,當客戶公司下班後,再觀察其日誌,查看有無入侵跡象。
尹:聽了不少電腦被入侵個案,那麼智能手機又如何?
賴:目前智能手機儲存的資料根本與電腦無異,只是大家的執行系統不一。Apple(iOS)與Android平台,每月都有不同漏洞。無論手機系統或程式,必定要持續更新。有人喜歡把手機越獄(Jailbreak),甚至Root機(取得系統最高權限),若你要用手機交易,或處理公司業務的話,那最好不要這樣做。
臉部指模解鎖穩陣
尹:蘋果公司推出10周年旗鑑手機iPhone X,改用臉部解鎖技術,這有助提升保安水平嗎?
賴:現時旅行出入境,普遍用到指模及臉部認證,我認為做法相當安全。「臉部解鎖」識別整個輪廓、膚色及距離等,全部屬於數據分析,只是我們肉眼所見有限。至於指模,本身很微細,當皮膚破損或磨蝕,認證可能失效。即使我把指模放在鏡頭面前,你亦看不見。
不過,你出門逛商場、去地鐵站均會被閉路電視拍到臉部,壞人一旦取得你的手機,配合樣貌等資料,將來就有機會解鎖。當然未必百分百做到,但臉部資料是公開的,而我就未見過有兩個人的指模是一樣的,亦難以在Google網站上找到該人的指模。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跨境支付通 加速智慧城市建設(方保僑)
隨着「跨境支付通」正式啟動,香港與內地的金融互聯互通邁入全新階段。這項由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動的快速支付系統對接,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為香港的經濟、民生,乃至國際金融地位注入強勁動力,這場金融變革,正悄然改寫規則。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代理|職場AI代理尚處起步階段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發布名為「AI at Work」的調查報告,在今年5月13日至6月4日期間訪問全球10635名公司員工,涵蓋收入少於5億美元至超過50億美元的公司。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時代|全球6億人每天使用AI
美國風投Menlo Ventures發表首份《2025年:消費者人工智能》報告,於2025年4月向5000多名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61%受訪者在過去6個月曾使用人工智能(AI),更有近五分一(19%)受訪者每天都會使用AI。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紅帽|新系統助企業擁專屬AI
為回應市場相關需求,美國軟件供應商紅帽(Red Hat)提出一套完整的AI解決方案組合,強調以開源為基礎,協助企業可控、安全且高效地採用AI。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盛博香港|拉攏歐日建產鏈 勝過自給自足
林清源承認,中國製半導體產品單件效能較低、價格較高,在國際市場上較欠缺競爭力,主要限於國內市場使用。但縱使在半導體製造相對落後,也能在其他技術追求創新,逐步縮小與海外大廠的差距,例如華為最近透過堆疊多晶片與優化架構設計,推出理論上綜合算力超出輝達(Nvidia)方案的CloudMatrix CM384超節點。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國產EUV光刻將面世 封鎖倒逼自主創新
為降低對海外技術的依賴,中國須分散供應鏈風險,提升自主研發的能力,為交付國產光刻機鋪路。本報專訪盛博香港(Bernstein)董事經理、高級分析師林清源,拆解國產替代的技術路線,分析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動向。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多模型協作 智慧軍師在握(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正從單一模型主導的時代,邁向多模型協作的新紀元,Perplexity Pro便是代表之一。
- Posted June 2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