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以色列式」創新-關香港咩事?(下) (韓雪兒)

By on October 6, 2018

本文作者韓雪兒(Michelle Hon),曾於以色列希伯來大學修讀短期課程,走過藝術及社企圈,現為Startup作對接工作。

以色列的科技菜市場或許是明日科技的焦點所在。很多人都說大有機會。那麼香港人能如何把握機會?過去這幾年以色列和香港的合作有怎樣的變化?是甚麼時候開始緊密連繫?

Mrs. Ester Perets Burke(以色列駐港領事經濟及貿易處主管 )這幾年一直在為以色列項目作對接工作。她提到李嘉誠應該是較早已跟以色列合作的香港商人。從前發展商的投資多是房地產,但這10年的方向就很不一樣, 特別是這6-7年,都轉到投資創新科技。而政府( G to G,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也有不同合程的合作。她表示科技等於未來,以色列也差不多等於科技 ;未來是軟件(Software)帶領的時代 ,這代表每一處都有合作空間的可能,是無限的可能,如fintech, digital health, smart city, cybersecurity, AI等。

以色列加強科技人才培育,有不少海外猶太人,更賺錢「回饋家鄉」。(路透資料圖片)

以色列加強科技人才培育,有不少海外猶太人更賺錢「回饋家鄉」。(路透資料圖片)

港以合作模式大圖畫

資金投資是其中一種港以的合作方式,也可以分為兩類。越來越多資金尋求海外回報,風險投資基金 Venture Capital(VC)是其中一種。VC有不少人脈可以輔助以色列Startup 在亞洲市場做生意。據Ester提供,香港VC投資以色列的分別有: 很活躍的Radiant VC(投資14間以色列公司);Mizmaa(8間);AID partner( 主要投資bio-tech, blockchain);Go capitalDuotem capital等。而阿里巴巴注資了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JVC); 駐耶路撒冷的Our Crowd 也投資了香港公司Klook。看來兩邊的往來也愈來愈頻密,肯定的是投資以色列公司的數目一直在上升。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 (Horizo​​ns Ventures) 在全球投資了 81 間創業公司 ,其中 14 間是以色列公司涉及多個領域,僅次是美國公司(37間)。

另一類是䇿略伙伴(strategic partner)。其實這更重要,因為錢較容易找到,但客源則不一定。和記黃埔Hutchison Water於2012年收購了以色列公司Kinrot Venture,改名為Hutchison Kinrot專門投資水科技及潔淨能源,協助及孵化Start up。發展商的業務很多,會使用投資了的技術於其業務發展,此舉同時變成以色列公司的客戶。投資技術是另一個方向。由於競爭激烈,許多中國科技巨頭希望獲得創新技術,已有計畫地收購技術或團隊,例如百度、 聯想、小米等。有些也於以色列創立創新中心為自己公司內部研發新科技。

有香港人參與的The Floor

The Floor 是一個駐以色列針對Fintech的創新中心,其優勢是他們擁有豐富的客源Bank partners。Desmond 是香港人,在Floor任職亞太區總經理,對Fintech有很深的了解,是另一位受訪者。 他認為表面上以色列可能不像美國的consumer app一樣蓬勃,因為以色列的back-end或middle-end的科技或Cybersecurity的硬科技hard technology 更突出。對於以色列的未來,從Fintech來說他看好digital bank,virtual bank,Blockchain 的發展,其他方面還有自動駕駛及smart city等。當中Cybersecurity 可算是重中之中,因為科技愈發展,科技保安也愈重要。問到Desmond 以色列如何看亞州市場。以色列本地市場不大,如Thetaray 以色列的防洗黑錢AI公司已跟新加坡銀行合作。以色列人不了解當地市場,所以要用當地人的智慧去處理複雜的事。這些發展帶來不少商業機會。以中的合作也很緊密,因以色列為「一帶一路」的其中一國,而中國的復星國際於2018年8月也斥資3900萬入股The Floor。

MH_B05MH_B06

左:  Mrs. Ester Perets Burke 現任以色列駐港領事經濟及貿易處主管
右: The Floor亞太區總經理 Mr Desmond Marshall

假如我不是地產商或VC,與我又何幹

身為小市民,以上的資訊好像事不關己,知道又如何呢?其實每間公司也希望能做大(scale up)。以色列畢竟是個小國,他們有技術,但也需要一個伙伴去拓展業務。香港可以擔當中介角色,助以色列進入內地的生產地和銷售網絡或協助他們推廣技術經驗。Ester提到只要找到一個好的經銷商(distributor)就會影響整個公司。前陣子,她帶了Cyber行業的以色列代表團公司來港找客戶,而香港是個金融中心,當中促成了不少交易。

另外,一些職業如知識產權代理、分銷商或業務代表、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 、稅務、會計及法律、投資者及聯繫人(為以色列初創及亞洲投資者穿針引線)等人士也可以多留意以色列市場。 而大學、研究機構( R& D)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況且有新產品,人人都會受惠 。Ester說如有合作上的需要,也可以找她。

中國以色列和香港的三角關係

中國有13億人口的市場,以色列有的是高科技。以色列當然希望進入中國市場,香港的角色會被淡化嗎?「 對的,以色列人有時也不知道香港的角色。但中國太大,太多省份,他們有很多資料也不能在網上找到,以色列和中國在很多方面也不同,如: 知識產權、法律、條例、辦事方法、文化等,做起上來很費時失錢。我相信在香港找到一個可靠的人進入中國市場會較好。當然若能直接找到可靠的中國伙伴也很不錯,但也不易。若他們找到,也很幸運。但我所知道的例子中有不少是費時失錢的。而香港是較細的一個地方,上網就可以找到很多所需的資料,條例也很清楚,文化、做事方法、語言、思想也較像。香港提供很完善的服務,很容易找到律師、會計師,這就是香港特別之處,所以很多公司總部在香港。我相信還有好幾年中國才能走近。」Ester說道。Desmond也提到比起美國的單一市場,以色列和中國在語言、法律、政治等有較大的距離。而他也提及合作很多時會涉及半官方機構如領事館、invest hk等 。

港以合作的未來

以色列跟香港政府在 2014 年推出了「香港與以色列研發合作計畫」,讓香港及以色列的公司可向政府就合作的研發項目申請資助。然而,計畫推出至今未有公司獲批款項。Ester認為那是因為香港公司對項目認知不足。 而且研發(R&D)涉及的東西很多,申請程序煩瑣需時,商議的合約內容也很複雜。她估計不久的將來在生物科技方面有可能申請成功吧!

以色列畢竟是個小國,他們有技術,但也需要一個夥伴去拓展業務,香港可以擔當中介角色。(路透資料圖片)

以色列有技術,但也需要夥伴去拓展業務,香港可擔當中介角色。(路透資料圖片)

陳茂波日前去了以色列,也提到以色列公司可來港集資及邀請他們來港設研發中心。 今年預算案中,政府也撥出100億元建醫療科技、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兩個創新平台。Ester表示同意陳茂波的說法,她說:「 未來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很近深圳工廠,對製造產品更省時。面對香港生活成本高及租金貴的缺點,相信會提供補助。如果要我再給意見的話,那就是香港公司應該多開放自己,親自去以色列看看;以色列人也要來港互相了解一下。當你見到對方的真實情況,事情會很不一樣。雖然是很基本,因為涉及時間及金錢,大家也會猶疑。還有的是,要很謹慎地尋找合作伙伴。」

不如一起合作及讓下一代愛上研發

科技的未來令人很期待。訪問過幾位受訪者後,香港其實不應只停留在創投階段或只吸引以色列人來創業。如果只是創投,會錯過很多合作的機會。香港不能停留在配套上如「資助初創和加速器,並加強學術及文化的交流合作」每個地方都在做的建議上。因著以色列獨有的文化因素,「以色列式新創」不容易被抄襲或模仿。以色列政府、學界、研發界和商界早在1980年代已開始播種施肥,但面對全球不同地方的競爭, 也需與時並進。已有實力的以色列企業其實不想離開自己的地方,建再多的創業園,也只能吸引部分初起的Startup。相反,他們願意業務拓展。同時,假若他們的產品真的在國內生產,相信也要解決怕被抄的專利問題。港以的未來應該是取長補短式的互動合作。

以色列值得參考的地方之一是把目標面向全世界。第二是加強科技人才培育,讓下一代有好奇心、 愛研究的心。以色列本地產業比政府或大學更多資助研究,當中更有不少海外猶太人賺錢「回饋家鄉」。 還有成立像Yissum一樣把學術研究商業化的橋梁,把產、官 、學、研連結,真真正正成為一個誰都想來的Hub。

延伸閱讀:

「以色列式」創新-關香港咩事?(上)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