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網企緊縮 大學生搵工難 (高天佑)

美國踏入畢業季節,卻遇上科網巨企緊縮人手,大學生想找一份理想職位並不容易。(法新社圖片)
臨近畢業季節,大批大學生準備投入職場搵工,但今年就業市道不樂觀,「筍工」選擇買少見少。繼中國多家科網巨企緊縮人手,美國的Meta和Uber亦宣布將會大幅減少招聘,同時隨着股市大跌,不少startup面臨「斷水」危機,自身難保,再沒什麼餘力聘請新血。不論在中國或美國,現在「搵食」或許還可以,例如工廠生產線、餐飲業長期缺人手,但大學生想找一份理想職位則未必容易。
Meta Uber縮皮減招聘
Facebook母公司Meta財務總監魏納(David Wehner)上周在內部備忘錄向全公司宣布,直至年底為止,將會大幅減少招聘活動,包括基本上凍結中高層的職位擴張,絕大部分團隊亦需要重新檢視招請計劃。他解釋,蘋果iOS修改私隱設定、俄烏戰爭等事件,令Meta收入面臨放緩,必須作出相應調整,集中資源追求戰略目標。該巨擘隨後向傳媒證實將會減慢招聘,因應未來幾個季度營業額可能降速,正在調整人才梯隊以控制開支,不過,有助於長遠目標的關鍵職位則仍繼續請人。

教育水平亦愈來愈高,年輕人不太甘於為「搵食」而擔任流水線工人、餐廳侍應等枯燥崗位。(信報資料圖片)
最近,網約車平台Uber也加入緊縮行列,該公司的行政總裁霍斯勞沙希(Dara Khosrowshahi)周日向全體員工發出電郵,表示自上周公布首季業績後,他連日來跟投資者開會,發現投資市場情緒出現「地震式劇變」(seismic shift),因此Uber必須作出反應,採取措施大幅縮減招聘、降低開支,追求扭虧為盈及獲得正面現金流。他甚至形容,招聘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會是一種「特權」(privilege),所有團隊必須提出充分理據才可獲准增加人手。
在此之前,中國多家科網巨頭自去年起已「先行一步」減少招聘人手,即使中國業界處境與美國同業不盡相同,包括面對「監管鐵拳」打擊,例如網絡教育、金融科技、視頻直播、網絡遊戲等業務皆受到整頓。惟整體而言,中美科網行業緊縮人手可說是共同趨勢,反映在20多年高速增長後,行業擴張面臨邊界,兼遇上投資市場動盪、利息上調,業內公司由原本勇於開拓生意,轉為更加重視成本和利潤。

工廠生產線、餐飲業長期缺人手,但大學生想找一份理想職位則未必容易。(Freepik 網上圖片)
初創難捱 隨時沒頂
Meta、Uber這些已上市巨企勝在「底子厚」,當逆風捲至,最多暫緩招聘,但一些尚未上市的startup情況恐變得危急,皆因它們大多仍在「燒錢」,憑N輪股權融資獲得現金流支撐營運,一旦股市暴跌,風投基金給予初創公司的估值勢必大打折扣,倘融資鏈斷裂,隨時捱不到兩三個月,遑論招納人員。
據美國勞工部統計,矽谷所在的加州灣區(Bay Area)3月份僅新增1.3萬個職位,較2月份的2.2萬個顯著放緩。截至3月底,灣區總就業人數約397萬,較疫情前水平低約10%,未能重拾持續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長勢頭,矽谷的大拓荒年代或已暫告一段落。
美國《財富》雜誌上周六刊文,形容美國高學歷及高技術就業市場呈現變化,尤其矽谷企業凍結招聘甚至裁員的消息愈來愈多,建議求職者及打工仔別再揀擇或者急於「跳槽」(job hopping),更重要是務求保住一份穩定工作,捱過現正揭幕的行業低潮(survive a major downturn)。回看以往好景時,不少大企業員工都會放手一搏,為了股權獎勵而加盟初創,但現在很多startup朝不保夕,留在「大廠」則起碼「有糧出」。

Uber採取措施大幅縮減招聘、降低開支,追求扭虧為盈及獲得正面現金流。(法新社資料圖片)
有趣的是,美國最新失業率僅3.6%,餐飲、零售、物流等行業嚴重勞工短缺,中國工業的生產線亦長期缺少人手(例如鄭州富士康工廠上周首次在高速公路設立招聘街站,提供包三餐食宿、8500元人民幣獎金等條件吸引工人),與此同時,許多大學生及白領人士卻慨嘆「搵工難」。這種現象某程度上反映勞動力錯配,畢竟隨着社會漸趨富裕,教育水平亦愈來愈高,年輕人不太甘於為「搵食」而擔任流水線工人、餐廳侍應等枯燥崗位,可是,在經濟放緩下,他們想找一份理想工作殊不容易,面臨「兩頭唔到岸」。
中國今年有逾1000萬大專生畢業,創歷來新高,偏逢疫情未退,宏觀形勢嚴峻,他們求職將面臨巨大挑戰。正如《財富》文章指出,眼前最重要可能是如何捱過經濟寒冬,搵工不宜太挑剔,由低做起能充實人生經驗,未嘗不可。就像香港現正「上位」的一批三四十歲中層骨幹,他們多在2003年沙士前後大學畢業,當年求職艱難,起薪點低,但這代人在逆風中成長,擅踢逆境波,韌力特別強,跑長途賽反而佔優勢。事隔近20年,在新冠疫情下畢業的世代要準備接受磨練了。

中國今年有逾1000萬大專生畢業,創歷來新高。(中新社資料圖片)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輸入好數據 為AI把關(湛家揚博士)
最近我遇見了一位來自美國矽谷的數據管理專家,了解他們的高級數據管理技術,讓我想起自己第一堂關於計算機科學的課。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外賣車|武漢試運AI外賣車 送餐更快
中國首批配備「人工智能(AI)大腦」的外賣配送車「智音車」,周一(6月30日)在武漢市漢陽區試運。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電擊提升數學能力|微電刺激大腦 或增數學能力
對不少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是一大挑戰。來自英國、美國與加拿大5間大學的聯合團隊進行研究,發現對大腦神經作適當電流刺激,或有助表現較差的學生在數學科成績上取得進步。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釣魚網站|黑客半分鐘生成釣魚網站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開發工具,建立模仿登入頁面的網絡釣魚網站,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完成?答案是最快30秒就搞定。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Meta挖角事件|阿爾特曼斥Meta挖角可惡
美國科技巨擘Meta為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MSL),不惜以「銀彈攻勢」搶奪人工智能(AI)人才,近日至少從OpenAI挖走7位研究人員。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防AI盜內容|Cloudflare防AI爬蟲盜內容 助網站落閘報價 付款始可抓取資訊
美國網絡安全公司Cloudflare宣布把7月1日定為「內容獨立日」,並提出一系列措施協助網站阻止AI公司任意抓取資訊,讓網絡出版商或創作人能為自家內容爭取合理報酬。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科技重塑急診的未來(鄧淑明博士)
有研究指出,2024年全球急診科數據市場規模約為10.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增至20.1億美元(約156.78億港元),反映急症服務的需求有明顯上升。為緩解急症室的負荷,科技成為關鍵突破口。
- Posted July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