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談未來新工種 (鄧淑明博士)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融合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及延展實境(XR)下,人人各有一個虛擬化身,是元宇宙的基本元素,預期到2030年,元宇宙會大為普及,由此衍生不少新工種,除了為虛擬化身打扮的數碼時裝設計師外,還有以下這些:
1.虛擬真人醫生:當我們的身心靈數據已全部數碼化並存於虛擬化身,加上肉身內的納米傳感器,所有重要健康數據便可實時更新,令醫生可在分身上診斷並試行不同療法,然後才把最佳的一套用到我們的肉體上。
2.智能合約律師:要在元宇宙上進行交易,徵詢的對象自然是智能合約律師。這些專業人士會以區塊鏈技術,把你的合約內容以編碼保護儲存,令外人無從得悉,讓虛擬貨幣和資產交易及相關版權都受到保障。
3.數據獵人和保安:如果數據是驅動元宇宙的能量,個人資料就是其中最珍貴的部分。屆時傳感器無處不在,元宇宙平台紀錄的用戶資訊會比現時任何一個社交媒體要多。個人如何更好地掌控流散在不同網站、機構和政府的數據?為你搜尋並確保你能掌握個人資料的新服務便應運而生。這些公司除了熟知各地私隱條例和強於管理個人資料外,也需擅長數據挖掘,以便如數據賞金獵人般追蹤你的資料去向。同時,資料被盜竊的風險更嚴峻,企業如何確保用戶的私隱受保護,並防止虛假訊息的散播和操控是一大挑戰,這令資訊查證等保安工作成為熱門之選。
4.心理醫生:這個行業不論在元宇宙或現實世界也會大為重要。
在虛擬世界影像背後,如何平衡虛擬和現實兩個世界的距離可能令人困擾,這對一出世已生活在數碼世界的年輕人影響尤甚。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今年初就成立了數碼健康實驗室,希望以科學實證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以上除了心理醫生這行業外,其餘的無不需要掌握數碼技能,而編寫電腦程式(coding)幾乎是必備的一項,因此我要不厭其煩敦促當局要在中小學把coding加入常規課程,讓年輕人裝備自己,迎接未來新世界。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風雲人物|AMD蘇姿丰膺《時代》雜誌年度CEO
美國《時代》(TIME)雜誌評選超微半導體(AMD)主席兼行政總裁(CEO)蘇姿丰Lisa Su)為年度行政總裁。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購物行為體現沉睡效應(車品覺)
美國心理學家霍夫蘭德(CarlIver Hovland),最早提出休眠效果或沉睡效應(Sleeper Effect)。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訊息來源在記憶的聯繫,隨時間而逐漸脫鈎,忘記訊息傳播的來源,只保留內容的模糊記憶。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新發明|鳥類雙腿無人機 短距離跳躍飛行
無人機通常採用4組螺旋槳設計,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受雀鳥啟發,設計一款鳥類飛行器RAVEN。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智慧出行|半數港人有意乘坐自駕汽車
香港近年推動智慧出行,元朗錦綉花園今年8月起,試行5G自駕穿梭小巴。百度蘿蔔快跑今年11月底,亦獲香港運輸署發牌,在北大嶼山測試自駕車。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AI趨勢|台灣AI手語主播報天氣
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及公共電視合作,推出「人工智能(AI)手語氣象主播」計劃,以便在颱風、地震等緊急狀況時,協助聾人即時掌握消息,料明年下半年上線。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AI趨勢|Sora文字變短片模型 供訂戶使用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OpenAI向全球大部分用戶,開放最新影片生成模型Sora Turbo,惟歐盟地區及英國例外。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醫療科技|足踝復康機械人 助中風患者訓練
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她領導團隊所研發的「智雲行健步儀」,最近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2025獲頒「創新獎」殊榮。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