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降接觸點留客?(CMRS陳迺恆、Cloudbreakr王江源)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Facebook(fb)早前在6個地區測試篩走「生活時報」所有非付費專頁內容,令媒體廣告界人心惶惶。今期《信報》Startupbeat請來CMRS創辦人及集團董事總經理陳迺恆,以及擅長數據分析的Cloudbreakr行政總裁王江源,討論fb近期動作的影響及應對方法。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迺恆 CMRS創辦人及集團董事總經理(Mark)
王江源 Cloudbreakr行政總裁(Edwin)
尹:雖然fb聲稱這只是試驗計劃,但有很多媒體、廣告界人士,甚至一些KOL(關鍵意見領袖)都發現,平台上的自然接觸率愈來愈低,你們又感覺到嗎?
陳:fb自然接觸率下跌是事實,只差在跌至什麼程度而已。尋找應對方法已是行內基本求生術,所以我認為,就算fb把自然接觸率降至零,與現時的差別其實不大。
我從2008、2009年起幫客人管理fb,當年未有廣告帖文,全靠自然接觸。大家十分用心製作有趣、有價值的內容,從而接觸更多用戶。當年的自然接觸率曾經達到雙位數字,社交平台的宣傳效果非常顯著,亦十分適合傳統媒體發展,惟現時的效果慢慢下降。
設多個平台推廣
王:我的公司成立兩年,擁有一個媒體數據庫,從中可看到這兩年的變化。現時大部分的傳統媒體,以及網絡作家的自然接觸率,都維持在零點幾至1%的範圍內,很難再低。如果賬戶不斷更新或有新追蹤的話,其比率亦會高一點,達1.5%至3%都是有的。
尹:Edwin,你公司的工作內容是什麼?fb減少自然接觸率,對你有何影響?
王:我們主要分析媒體數據,資料亦有來自數據庫及搜尋引擎。此外,我們也在媒體廣告方面提供相關的市場策略服務。若自然接觸率下降,除影響專頁創作人,客人亦要在廣告上多花心思,例如考慮經營多個平台,再按照其反應衡量贊助、合作等項目。
尹:專頁用戶的自然接觸率愈來愈低,他們更需要了解不同平台的參與度,對你們而言會否帶來機會?
王:我們的平台本來就很開放,用戶只要登入賬戶,就可看到自己及不同媒體近期在社交媒體的表現,或近期流行的玩意。這對他們有很大幫助,尤其在找靈感或人氣下跌時。
硬銷產品如趕客
陳:近期我們的模式有點改變,一開始主要做好策略及內容管理,首先要下定義,再研究策略。現時接觸率減少,漸漸要開始做廣告,故我們把廣告策略加到服務中。
此外,若有客戶想走捷徑,直接把廣告稿件及影片出帖,不理會參與度,只想「Boost爆佢」,他想要什麼效果,我就把價錢計給他看,但問題是這種做法沒理會用戶感受,在社交媒體上未必可行,或會帶來其他挑戰。
不過,有關改變對我們收入影響不大,惟廣告商要增加預算。過去我們花心思在內容上,但現在不僅要做好內容,還要多花錢落廣告,以增加接觸率。
尹:Mark,你公司的項目仍以fb為主嗎?
陳:沒錯,雖然年輕人較少用fb,但他們只是不登錄,很少把賬戶刪除。業界不會只觀察讚好或追蹤人數,還要看每月活躍用戶,以及使用頻率等數據。在我眼中,Instagram的市場定位,就如傳統品牌的年輕路線。打個譬如,無論你走到何處,都只是由A商場走到B商場而已,全在同一範圍內。他們的後台數據都是通用,變相知道兩邊的使用情況。
尹:Edwin,根據你平台數據,香港現時最紅的KOL是誰?
王:時代變遷,以前有影響力的人大多有背景,如編輯、專欄作家等。社交平台的特性是,所有事物都轉得很快,各領域都有不同的領袖代表。很難說誰是今年最紅,只能說本周、本月金榜,如能夠連續5星期都成為本周最紅的人物,實力已非常強。單一日最強的KOL計有曹星如、瓊姐、沈卓盈等,他們上榜是因為保持日常參與發帖,最近支持度亦見增加。
KOL花無百日紅
尹:「散工經濟」逐漸普遍,不少人都想成為KOL。你們會建議身邊的朋友入行嗎?
陳:可行,但很難,現時空窗期已過,加上KOL需要天時、地利及人和配合。過去的藝人有影響力,但現在素人的力量有機會超越藝人。要先想一下什麼內容才吸引人,亦要能在媒體曝光,才會有人認識。
王:我認為先要回到根本。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否愛分享的人,以及對行業有沒有經驗。你需要對某範疇有興趣,而且把範圍收窄,才會吸引人提起興趣看。如自己對某個行業的經驗豐富,大家又喜歡那些內容,這對本身的職業也有幫助。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TikTok爭議|傳中國研將美國業務售予馬斯克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官員正在評估一個可能的選擇,如果TikTok未能推翻「不賣即禁」的命令,該公司美國業務或可出售予富商馬斯克。
- Posted January 14, 2025
- 0
-
為香港經濟插上科技翅膀(鄧淑明博士)
構建智慧城市的最終目標,是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育並全,達致可持續發展。每次在課堂解說智慧城市概念時,我總會再三強調這一點。
- Posted January 14, 2025
- 0
-
AI設計膠鞋|Syntilay推出 每對售價1170元
美國高科技鞋履品牌Syntilay推出全球首款由AI設計,以3D列印製作的TPU鞋子,設有5種顏色選擇,售價149.99美元(約1170港元)。
- Posted January 14, 2025
- 0
-
科大微軟|簽署備忘錄 研究AI生物醫藥
香港科技大學與微軟亞洲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展開醫學健康領域的教育及研究協作。是次雙方專注於AI與生物醫藥領域結合,將開拓創新醫學教育,推動前沿醫學研究。
- Posted January 14, 2025
- 0
-
Cornerstone|手術機械人港初創籌5億 歐最大私募C輪 領投康諾思騰
本地初創手術機械人公司康諾思騰(Cornerstone)昨天完成C輪融資逾5億元人民幣,由管理資金規模位居歐洲第一、全球前三名的瑞典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殷拓集團(EQT)領投。
- Posted January 14, 2025
- 0
-
TikTok動向|美國業務洽購財團出價1560億
有份參與洽購TikTok美國業務的知名投資富豪Kevin O’Leary披露,洽購價高達200億美元(1560億港元)。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
-
台積電|4納米晶片將於美國生產 雷蒙多:重大突破
對於台積電已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生產先進的4納米晶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這是國家歷史上首次在美國本土、由美國工人生產出與台灣同等產量和質量的領先4納米晶片。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