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o AI識別跑手裝束助品牌營銷 「電腦視覺」追蹤畫面 建立體育大數據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左起)圖為人工智能技術公司 Miro AI 行政總裁Taylor Host及技術總監Jamie Wilde。(Miro AI圖片)
近年人工智能(AI)技術快速冒起,金融、交通和教育等行業巨企均採用,幾乎無處不在,甚至被捧為無所不能。不過,一間「港產」AI初創卻相信,該技術存在一定局限性,開發者宜先深入個別領域專門發展,才不致讓AI技術「大而無當」。
Miro AI由行政總裁Taylor Host及技術總監Jamie Wilde在香港聯合創辦,早已選定跑步運動領域專門發展,利用AI及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技術,識別出現在照片或影片中的運動員及身上的裝備。專注運動領域應用,讓公司很快建立收入來源,有力負擔開發成本,抵禦外圍政經環境的波動。
「人工智能公司多數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籌一大堆錢、花完錢後又造不出成果;另一類是善用有限資源、針對性開發出強勁的科技應用來賺錢。」Host指出,在2017年創立的Miro AI,開發出的一大應用,是協助體育活動主辦商及用戶識別照片或影片中的運動員。
庫存3500萬鞋類圖像
「任何高質素的深度學習圖像分析技術模型,都需要大量數據進行模型訓練。其他人工智能公司會在不同地方找尋數據來源,可能是保安閉路電視圖像之類,我們則選定跑步運動領域。」Wilde解釋,Miro AI團隊看中在跑步等運動賽事及活動中,可收集到相當一致、具重複性(repeatable)的大量數據,對訓練AI模型大有作用。

Miro AI可識別跑手穿着的跑鞋及服裝等圖像數據,得出各類調查結果。(Miro AI圖片)
Miro AI開發出名為RunnerTag的服務,會以運動員身上的號碼布編號,識別出現在運動照片、影片的運動員。
主辦商將活動照片上傳後,Miro AI系統會運用數據分析技術,配對運動員資料,數秒內識別出每張照片中的參加者,找出目標照片。Host透露,自公司成立以來,系統獲得全球各地約750個活動採用,提供活動日照片識別及揀選等服務。
賽事主辦商會按參與的運動員人數,向Miro AI支付服務費,收費大約是每名運動員約35美仙。「該系統累計已識別約800萬名運動員,我們則可以使用這些經過假名化(pseudonymised)及匿名化處理的圖像數據,協助開發我們的AI模型。」
Wilde表示,Miro AI的數據庫存有超過3500萬張運動員穿着鞋類的圖像,可能是全球最大、經系統化整存的相關圖像數據集;在運動員的假名化原始數據中,公司會運用獨家的AI技術為圖像數據加入標籤,然後運用大量圖像數據去開發及訓練新AI模型。
所謂「數據就是新石油」,Wilde指出,「Miro AI開發人工智能模型識別跑步者所穿的運動鞋品牌時,其首個模型版本就用了40萬張圖片。許多人工智能技術公司要找40萬張真人在活動時穿着運動鞋的圖片,已經非常困難。」

Miro AI開發AI模型識別跑步者所穿的運動鞋品牌時,其首個模型版本就用了40萬張圖片。(Miro AI圖片)
分析裝備與運動員表現
另一項Miro AI系統應用,是在大量圖像數據中,識別選手的服裝、鞋款及裝備,分析有關運動鞋款使用情況、對各類型選手的實際表現影響等,從而向相關品牌提供調查數據,取代以往由品牌聘請員工用肉眼點算的傳統方式。
Wilde透露,「系統的早期應用之一,是追蹤及分析跑手穿着的跑鞋及服裝等圖像數據,配合跑手的實際表現、速度等資料,得出各類調查結果,例如更快偵測到有哪些跑鞋品牌在跑手圈內冒起,分析結果會較單看銷售數據更有用。」
Host稱,目前約有30至35個客戶與Miro AI合作,採用其分析技術,「我們絕大部分的業務都在美國和歐洲,但我們在包括日本、南韓、東南亞等地的業務亦一直錄得增長。我相信到今年年底,美國排名頭十位的跑鞋品牌中,有半數會與我們合作。」據了解,目前與Miro AI合作的運動品牌,包括Nike、adidas、ASICS等。

Miro AI即將為美職棒大聯盟球隊開發 AI 技術。(Miro AI圖片)
獲美國職棒大聯盟採用
Miro AI近期正式進軍美國專業體育運動領域。本身是棒球迷的Host坦言非常興奮,「我們將夥拍紐約公司Photoshelter,在即將展開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簡稱MLB)賽季中,為大聯盟的多支球隊,在比賽期間提供實時圖像分析。Miro AI將有機會為全球最高水平的運動賽事開發AI技術。」
對於具體技術應用,Host不願透露太多詳情,但提到:「我們構建的AI系統,可對大量圖像及影片內容進行快速檢視、整理及建立編碼標籤,尋找客戶希望看到的某些事物。例如現時有跑步賽事的主辦商,會透過查看我們的圖像數據,快速驗證計時公司測量的比賽結果、確保賽果正確等。」Miro AI未來的重點方向,將開拓不同運動項目的應用。
採訪、撰文:吳志南
延伸閱讀:
嘆香港變質 總部遷美國
人工智能檢測武肺患者有局限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輸入好數據 為AI把關(湛家揚博士)
最近我遇見了一位來自美國矽谷的數據管理專家,了解他們的高級數據管理技術,讓我想起自己第一堂關於計算機科學的課。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外賣車|武漢試運AI外賣車 送餐更快
中國首批配備「人工智能(AI)大腦」的外賣配送車「智音車」,周一(6月30日)在武漢市漢陽區試運。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電擊提升數學能力|微電刺激大腦 或增數學能力
對不少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是一大挑戰。來自英國、美國與加拿大5間大學的聯合團隊進行研究,發現對大腦神經作適當電流刺激,或有助表現較差的學生在數學科成績上取得進步。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釣魚網站|黑客半分鐘生成釣魚網站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開發工具,建立模仿登入頁面的網絡釣魚網站,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完成?答案是最快30秒就搞定。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Meta挖角事件|阿爾特曼斥Meta挖角可惡
美國科技巨擘Meta為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MSL),不惜以「銀彈攻勢」搶奪人工智能(AI)人才,近日至少從OpenAI挖走7位研究人員。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防AI盜內容|Cloudflare防AI爬蟲盜內容 助網站落閘報價 付款始可抓取資訊
美國網絡安全公司Cloudflare宣布把7月1日定為「內容獨立日」,並提出一系列措施協助網站阻止AI公司任意抓取資訊,讓網絡出版商或創作人能為自家內容爭取合理報酬。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科技重塑急診的未來(鄧淑明博士)
有研究指出,2024年全球急診科數據市場規模約為10.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增至20.1億美元(約156.78億港元),反映急症服務的需求有明顯上升。為緩解急症室的負荷,科技成為關鍵突破口。
- Posted July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