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科技體貼入微 機械人照護 長者減寂寥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近日有樂齡科技博覽,介紹各種機械人科技,冀改善長者生活。(政府新聞處圖片)
光陰似箭,很多人對年華老去難免恐懼又孤單。隨着科技進化、勞動人口短缺,相伴走過人生晚年的或許不再是人類,而是形態不一的機械人。這些銀髮科技產品,不但起居飲食照顧周到,又擅長與人溝通,滿足老人家的心靈需要。
根據聯合國最新發表的《2017世界人口展望》, 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會在2050年膨脹至21億人, 佔全球總人口近兩成。在香港,政府統計處預計30年後,65歲以上的長者將達255萬人。今天,讓我們來到2050年,扮演一個80歲的獨居老人,以現今研發的銀髮科技產品幻想一下未來的生活:
Nadine照料如家人
「早晨,要起床啦。」清晨6時半,Nadine每天準時走近床邊,輕輕把我喚醒。Nadine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是一部跟人類外貌、行為十分相似的機械人,能夠識別各人五官及情緒,並為用戶閱讀故事、聊天、監測健康等等。我與Nadine共住,基本上與家人沒有兩樣。
我張開雙眼,Nadine溫柔地把我扶起,為我行動困難的雙腿穿上「機械腳」Rex。這雙機械腳有29個感應器,由得信醫療有限公司研發,它可以用搖桿控制行走方向。穿上了它,我可以如常站立梳洗、走路,或做一些復康運動,猶如我的再生腿。
梳洗後我走到桌邊,Nadine已為我預備早餐。由於吞嚥困難加上味蕾退化,我只能吃一些軟餐, 進食樂趣大不如前。不過,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好好社企」及「明愛天糧」參考了歐洲做法,引入3D食物打印機,令我重拾食慾。這些軟餐有菜有肉,例如將南瓜糊印成可愛的紅蘿蔔造型,讓我想起年輕時跟另一半吃過的分子料理,好玩又開胃。
希望之手助復康
數年前我曾經中風,雙腳要機械輔助,雙手亦不太靈活。每天吃過早餐後,都會用機械臂「希望之手」做一做復康運動。「希望之手」由香港理工大學與復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開發,本港公立醫院及香港耀能協會等亦有使用,它能檢測用家手部肌肉的神經訊號進行伸展鍛煉。不同程度的中風病人需要訓練的次數不一,有病人經鍛煉後,手部可恢愎協調,不比以往遜色。
完成一系列復康運動,我開始疲累。Nadine為我脫去機械腳,以便返回床上休息。我打開了兒子多年前寄來的一封信,說移民外地生活安好,懷緬我們以前一家人熱鬧的日子,不留神把手一鬆,信就掉到腳邊。我彎下來撿信,「噗」一聲,整個人跌在地上。
「救命呀,平安鐘!」幸而香港長者安居協會研發出聲控平安鐘,讓我在緊急情況下也能求助。「我是協會的李姑娘,有什麼幫到你?」我說自己跌倒,疼痛非常,協會立即派人家訪,再送我到醫院檢查。
人生如夢,一覺睡醒,重返2017年。經過歲月的洗禮,身邊親友相繼離去,未來結伴走完人生路的,說不定就是機械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Nadine目的是照顧老人。(維基百科圖片)
撰文:袁樂雯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智能眼鏡窺見未來生活(黃岳永)
出外旅行要準備什麼拍攝裝備?雖然未必如專業攝影師一般,帶備專業相機和長短鏡頭,但智能手機、360度全景相機,甚至小型無人機等裝備,都是許多人旅行時的選擇。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刷流量|新工具阻AI爬內容 保網站流量
儘管搜尋引擎及聊天機械人,會附上原始來源的連結,但網站若要從廣告獲利,則需要讀者真正點擊進入這些連結。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實現未來科學|AR眼鏡屏蔽現實世界廣告
比利時編程員斯潘霍夫(Stijn Spanhove)最近以人工智能(AI)技術,開發一款擴增實境(AR)應用程式,可以辨認及遮蔽現實世界的廣告內容。他在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形容,「這項技術仍處於早期實驗階段,但想像一個你可以掌控所見實體內容的未來,很令人興奮。」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大AI預測兒童蛀牙九成準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與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青島市口腔醫院及青島婦女兒童醫院的研究團隊,開發一款人工智能(AI)系統Spatial-MiC,為全球首個以複雜微生物群落預測單顆蛀牙風險的AI系統,聲稱其準確率突破90%,有望徹底改變兒童蛀牙的預防方式。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智能叛變?|多款大語言模型藏智能殺機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Anthropic上月發現旗下模型Claude,若得悉自己會被關閉並由其他AI系統取代,便很大機會發生向負責人勒索的情況。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AI取代人類?|AI教父倡轉行做藍領保飯碗
被譽為「AI教父」、諾貝爾獎得主辛頓(Geoffrey Hinton),最近在YouTube節目The Diary Of A CEO警告,AI或在大多數任務超越人類,誠懇地建議晚輩轉行,「若要不被AI取代,就去當水電工吧。」他認為,法律助理、律師助理等職業,最有可能被裁員。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矽谷新風聘AI員工 無攤薄股權風險
隨着人工智能(AI)發展,不少工作可由虛擬員工取代,今日創業門檻大幅降低,更進化至「機械人式擴張」(Botscaling)世代,最新追求目標改為「人均收入」。
- Posted June 2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