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短租 靈活應變 Booqed盡用空間價值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David(左)與另一聯合創辦人吳哉潤(Charles),在Booqed的現有基礎上發掘更多可能性。(受訪者提供)
近年香港流行創業文化,共享工作間(Co-Working Space)愈開愈多,對傳統的辦公寫字樓市場帶來衝擊。然而,現時有一種更新穎的「共享工作間平台」,標榜善用閒置的空間資源,為各行各業提供不同彈性選擇。
去年9月,黃思偉(David)看到商機,成立共享工作空間Booqed,目前有超過1500個活躍用戶,除了科網公司外,保險、零售等傳統企業亦有使用。為進一步深化服務,該平台更連結其他領域,例如為跨國公司的員工提供短期住宿等增值服務。
黃思偉本來想成立物聯網公司,但試過花了3天時間仍無法找到開視像會議的地方,於是醒覺真正的機會在共享工作間。
窿窿罅罅搵合作
本港舖租昂貴常被人詬病,更被指是經濟裹足不前的主因之一,但David認為,香港的公司沒用盡閒置空間的價值,才是真正的痛點。因此創立Booqed時,他不只着眼共享傳統辦公空間,「食肆、咖啡室、音樂工作室,甚至瑜伽中心,只要有閒置空間,都是我們的合作對象。」
把空間借給陌生人,每日對象不同,行政工作隨之大增。起初,David擔心店主抗拒,硬着頭皮Cold Call,沒想到九成接觸的商戶均樂於加入平台。當中不乏餐飲集團,跟負責人洽談時感覺到他們態度積極。
David半開玩笑說:「可能相比(共享)下,租金更令人害怕吧。」
出乎意料,有些店主講心不講金。David有次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實地考察一間貓咖啡室,15隻貓咪熱烈歡迎。店主哈哈大笑解釋,因不時要應召外出救貓,無暇打理咖啡室,索性共享貓咪樂園,散播正能量,「對方通過店主介面,決定何時共享咖啡室,實情並不兒戲。」
美國矽谷初創企業Stripe,本身是Booqed其中一個用戶,今年9月為止,該公司市值逾92億美元(約718億港元)。主攻網上支付的Stripe銳意打開內地市場,與阿里巴巴的支付寶(Alipay)及騰訊(00700)的微信支付(WeChat Pay)達成全球合作協議,讓網上商戶接受內地消費者付款。David坦言:「Stripe這樣的大企業,團隊來香港工作一、兩星期,也是在平台租用共享工作空間。」每次為客人物色工作空間,David都像翻查創業圖鑑,例如一間深圳初創獲得融資, 團隊要擴充至30人,惟前景充滿變數,所以只短租半年。

新舊行業都接受共享概念,期望在輕鬆環境創造新火花。(受訪者提供)
開拓增值服務
有企業的市場推廣部門搞腦震盪,特別要求在音樂工作室開會,期望以氛圍刺激思維,度出絕世好橋。此外,曾有物色Pop Up Store(期間限定店)的客人,寄望平台可順便配對科技人才;甚至有內地的公司要求平台在找臨時辦公室時,一併提供酒店以外的住宿選擇。「我們沒有酒店資料庫,不過可以跟其他公司結盟。」David又稱,「新經濟發展千變萬化,本來就是要不斷創新,它需要的配套、服務應是靈活多變。作為共享工作間平台,我們的服務必須夠彈性。」
Booqed成立初期,主攻8個服務地區,包括香港、深圳、上海、新加坡等核心城市。原以為大部分的用戶都是從事創新科技,惟實戰經驗顯示,用戶其實遍布金融科技、保險、美容等新舊經濟。
除了初創公司,大企業也不時通過Booqed按需要租用工作空間。曾經有一個相關客戶需要平台物色一個可容納約200人的活動場地,David當時開價每小時2萬元。「酒店、Ball Room,絕對不是他們杯茶,地點同樣要高貴,但要別具特色。」
先顧客之憂而憂
隨着愈來愈多這類特殊要求,Booqed順勢開展顧問服務,「我們會先篩選約8個場地,客人選出3個心水,再帶他們實地視察。」
共享經濟火熱,Airbnb等新模式崛起,不少傳統行業已逐漸接受共享空間,「期望在彈性的空間及輕鬆的環境下,員工辦公更有效率。當然,節省租金亦是考慮之一。」
創業蜜月期快過,David說藉着邊做邊學,已掌握到市場需要。往後要做的是擴大經營規模,如進一步擴展台北、吉隆坡、曼谷和峇里等亞洲市場。此外亦要在現有基礎上發掘更多機會,如附加增值服務等。
「今日平台的定義充滿彈性,既為客人配對合適的Co-Working Space,還要幫助他們靈活解決問題,包括某段時間及空間的需要。建立品牌、 留住客人,就是這個意思。」

Booqed聯合始創人David認為,香港的公司沒用盡閒置空間的價值,才是真正的痛點。(蕭瑩盈攝)
撰文、採訪:蕭瑩盈
[ English Version ]
Meet Booqed, Hong Kong’s Airbnb for office and commercial space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輸入好數據 為AI把關(湛家揚博士)
最近我遇見了一位來自美國矽谷的數據管理專家,了解他們的高級數據管理技術,讓我想起自己第一堂關於計算機科學的課。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外賣車|武漢試運AI外賣車 送餐更快
中國首批配備「人工智能(AI)大腦」的外賣配送車「智音車」,周一(6月30日)在武漢市漢陽區試運。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電擊提升數學能力|微電刺激大腦 或增數學能力
對不少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是一大挑戰。來自英國、美國與加拿大5間大學的聯合團隊進行研究,發現對大腦神經作適當電流刺激,或有助表現較差的學生在數學科成績上取得進步。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釣魚網站|黑客半分鐘生成釣魚網站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開發工具,建立模仿登入頁面的網絡釣魚網站,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完成?答案是最快30秒就搞定。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Meta挖角事件|阿爾特曼斥Meta挖角可惡
美國科技巨擘Meta為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MSL),不惜以「銀彈攻勢」搶奪人工智能(AI)人才,近日至少從OpenAI挖走7位研究人員。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防AI盜內容|Cloudflare防AI爬蟲盜內容 助網站落閘報價 付款始可抓取資訊
美國網絡安全公司Cloudflare宣布把7月1日定為「內容獨立日」,並提出一系列措施協助網站阻止AI公司任意抓取資訊,讓網絡出版商或創作人能為自家內容爭取合理報酬。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科技重塑急診的未來(鄧淑明博士)
有研究指出,2024年全球急診科數據市場規模約為10.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增至20.1億美元(約156.78億港元),反映急症服務的需求有明顯上升。為緩解急症室的負荷,科技成為關鍵突破口。
- Posted July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