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升班轉場新高 美中兩國最多 歐洲第三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雷軍(左一)掌舵的小米今年七月初在香港上市。(資料圖片)
現時不少新經濟企業已晉身為獨角獸(即估值超過10億美元但未公開上市),在完成多輪後期融資時都會考慮退場(Exit,即被收購或上市),讓部分投資者抽身而去,亦容許公眾入股支持。
據創投資料庫Crunchbase顯示,截至今年8月中,全球有23隻獨角獸完成IPO,已等同2016及2017年的全年總和。合併與收購方面,今年至少錄得11宗交易,例如沃爾瑪以160億美元收購Flipkart,以及微軟以75億美元收購GitHub等。
大市趨穩 料更多企業上市
若以市場規模計算,全球有6隻巨型獨角獸,他們均已成功上市,例如本港首間「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今年7月初掛牌的小米集團(01810),其餘「大名鼎鼎」的還有拼多多、愛奇藝、Spotify、Dropbox及Adyen。
最多獨角獸功成身退的地區,頭兩位分別是美中兩國,各有9間公司IPO,惟美國的併購活動較多。歐洲以4間公司IPO,排名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荷蘭金融科技獨角獸Adyen,角色定位是商家與Visa等信用卡公司「中介人」,客戶包括Facebook、Netflix等科企。
Crunchbase預計,若然未來幾個月大市維持穩定,或有更多獨角獸上市,諸如優步(Uber)、愛彼迎(Airbnb)、滴滴出行等,都是家喻戶曉的品牌,其投資潛力不容忽視。

不少獨角獸完成多輪後期融資後,都會考慮退場上市。(路透資料圖片)
[ English Version ]
Global unicorn IPOs hit new high: report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科技重塑急診的未來(鄧淑明博士)
有研究指出,2024年全球急診科數據市場規模約為10.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增至20.1億美元(約156.78億港元),反映急症服務的需求有明顯上升。為緩解急症室的負荷,科技成為關鍵突破口。
- Posted July 2, 2025
- 0
-
全球算力發展三大趨勢(車品覺)
美國晶片巨擘輝達(Nvidia)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黃仁勳,首次詳細披露下一代人工智能(AI)平台,Rubin GPU(R100)採用台積電的N3P(3納米增強版)工藝
- Posted July 2, 2025
- 0
-
虛擬男團|The Velvet Sundown爆紅 收穫55萬聽眾
一支神秘的虛構男團The Velvet Sundown,6月在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首次亮相,隨即發行Floating On Echoes及Dust and Silence兩張專輯,並預告兩星期後推出第三張,短短一個月內吸納超過55萬位聽眾。
- Posted July 2, 2025
- 0
-
記憶提取|冷凍大腦存取記憶 百年後實現
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旗下科學期刊,最近發表一篇題為〈記憶是由什麼構成?〉的論文,首次對神經科學界調查統計,收集312位學者對腦部記憶物理基礎和記憶提取、冷凍封存、全腦模擬等相關操作的意見。
- Posted July 2, 2025
- 0
-
論文誘導AI|學術論文藏指令 誘AI給好評
學術界使用人工智能(AI),一直存在不少爭議,最近《日經新聞》報道,學術研究平台arXiv至少有17篇論文被發現嵌入隱藏的AI提示。這表明有人試圖引導AI工具作出正面評價,影響學術評估。
- Posted July 2, 2025
- 0
-
AI診症|微軟AI診症85%準 高醫生3倍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於短短3年間發展迅速,已能在美國醫師執照考試(USMLE)或類似考試中,取得近乎完美成績。
- Posted July 2, 2025
- 0
-
Meta黃金陣容|設超級智能實驗室 汪滔與GitHub前總裁領軍 挖角潮未完
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日前致函員工,宣布把旗下所有AI團隊重組,整合至新成立的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 MSL),主攻能匹敵以至超越人類智能的AI系統。
- Posted July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