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供電勢成AI發展瓶頸(車品覺)
人工智能(AI)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成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無論選擇在家還是出門,都不能避免用上AI。不過,大家都可能忽視一個隱藏的挑戰:電力供應緊張正悄然逼近。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預言,由於電力需求激增,明年可能無法滿足所有人對AI的運行需求。
- Posted May 8, 2024
- 0
-
為什麼要發展智慧城市(鄧淑明博士)
2017年底,香港發表首份智慧城市藍圖,至今轉眼已近7年,到底成績怎樣?與此同時,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迅速,香港可以如何參考他人的成功例子,改善不足、提升優勢?巧合的是,我在香港大學教授智慧城市的碩士課程也已經有7個學年,而每年的重頭戲,除了是商界和政府的重量級嘉賓講師外,在最後一堂,所有同學都要分組分析一個自選城市在智慧城市方面的發展,同時給予香港建議,並由嘉賓評判即場提問和評分。
- Posted May 7, 2024
- 0
-
全方位入侵的人工智能(方保僑)
近期在一個音樂會上,當我聽着悠揚悅耳的歌曲時,台上背景的大屏幕卻出現了一些動畫,驟眼看便知是由人工智能(AI)生成。這些AI動畫與音樂非常合拍,不但沒有突兀感,甚至可表達歌曲的情感或意思,與以往MV的合拍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我相信應該是舞台設計師,在設計舞台動畫時希望採用動畫和視覺元素,讓觀眾恍如置身其中,所以把動畫融會進歌曲。不過,當我觀看這畫面時,心裏突然泛起一點寒意,何解?
- Posted May 6, 2024
- 0
-
非法盒子的風險(林國誠)
坊間有不少非法的機頂盒聲稱可以讓用家免費收看不同地區的電視節目、電影及足球賽事直播,但這類機頂盒提供的內容未經授權,它們更可能帶來安全風險和網絡保安問題。
- Posted May 3, 2024
- 0
-
明日黃花的Siri與AI手機革命(黃岳永)
現時每人至少一部智能手機,應該沒有多少人記得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更多人認識的名字應該是Palm Pilot,這種自帶手寫筆且布滿大號按鈕的掌上電腦,在十多年前這種電腦可是不少商務人士的最愛。
- Posted May 3, 2024
- 0
-
首屆AI選美大賽意義非凡(葉文瀚博士)
近日全球首屆人工智能(AI)選美大賽啟動,將於5月揭曉「AI世界小姐」的榮譽。這場由AI內容社交網站Fanvue與世界AI創作者獎(WAICA)聯手舉辦的盛事,旨在探索AI技術在審美領域的進步,為AI創作者提供展示平台,消息一出,隨即引起全球關注。
- Posted May 2, 2024
- 0
-
工業轉型 如箭在弦(廖錦興博士)
循環經濟被視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去年底,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結束塑料污染公約:零草案》,這標誌着塑料污染公約的架構已搭建完成。根據資料,2023年全球消費後再生塑料市場價值為110億美元,預計在2024至2032年將以10.6%的複合年增長率持續上升,到2032年達到273.4億美元。
- Posted May 2, 2024
- 0
-
AI形成新數碼鴻溝(車品覺)
美企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最近在史丹福大學公開演講,分享他對未來人工智能(AI)的洞見。他的討論包括GPT-5性能、OpenAI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進展、AI短片生成工具Sora在娛樂方式的創新,以及AI最終可能替代人類工作崗位等多個熱門話題。這場演講提供了豐富的訊息,並激發眾多討論。
- Posted May 1, 2024
- 0
-
商務公幹新形態(鄧淑明博士)
新冠疫情雖然已經過去,但帶來的影響持續,例如到外地出差的旅行模式便沒有恢復至疫前樣貌。根據有萬多會員的全球商務公幹協會(GBTA)今年1月的會員調查,超過一半(57%)回應指出,以疫前作為「正常」水平變得意義不大。原因主要有三:一)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二)企業對網上會議的接受程度已提高;三)企業發現即使出差減少,也對生意沒有顯著影響。
- Posted April 30, 2024
- 0
-
執笠與開張同樣受關注(方保僑)
早前一個名為「全港店舖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的Facebook群組突然爆紅,主要是關注香港市面上商店及其他行業結業情況,在數周內吸納了逾30萬人進入群組,其後於4月23日改名為「全港店舖消息關注組」,形容名稱較為中性。
- Posted April 29, 2024
- 0
最新文章
-
6G全球高峰會首登陸香港(林國誠)
由通訊事務管理局主辦、國際知名機構Forum Global及香港通訊業聯會(CAHK)協辦的「6G全球高峰會2025」,昨天起一連兩日假灣仔合和中心酒店隆重舉行。
- May 9, 2025
- 0
-
AI+硬件改變傳統行業(劉瑋)
法國一直是整個歐洲乃至全球農業科技領先國家,近年受俄烏地緣政治影響,歐盟更是加大力度培育、發展本土農業科技發展。
- May 8, 2025
- 0
-
人工智能、機械人與物聯網:未來科技的三重奏(李沛陞)
假如有一天,您的家可以自動安排機械人清潔、IoT設備幫您購物,同時透過AI優化能源分配,那麼這不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正在成形的未來科技生態。人工智能(AI)、機械人(Robot)和物聯網(IoT)三者的結合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 May 8, 2025
- 0
-
培養提示工程思維(車品覺)
許多人仍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視為高級搜索引擎,輸入簡單的關鍵詞便期待得到精準答案──這恰是提示(prompt)效果不佳的根源。
- May 7, 2025
- 0
-
AI圖像辨識革命(林國誠)
近年來,人工智能(AI)快速進步持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其中最新突破來自OpenAI的o3模型。這款全新模型引入圖像分析能力,尤其是「看圖辨位」功能的推出,瞬間成為科技界焦點。
- May 2, 2025
- 0
-
智能交通新紀元(湛家揚博士)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產業與日常生活,並走訪騰訊(00700)、華為、百度(09888)等,見證這些科技巨頭在遊戲開發、智慧城市建設、AI技術及數據應用等創新突破。
- May 2, 2025
- 0
-
公平代碼拓新藍海(車品覺)
作為長期觀察科技趨勢的專家,我一直關注在德國柏林創業的n8n,近日由Highland Europe領投,他們完成一輪頗具象徵意義的融資──5500萬歐羅B輪資金。
- April 3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