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專家分析 News
-
科技與零售結合:AI Store(林國誠)
還記得去年筆者參與世界流動通訊大會(MWC)時,關於人工智能(AI)的展示寥寥可數,只佔整個場館其中一個角落。然而,短短一年間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 Posted August 9, 2024
- 0
-
給香港創科的一點建議 (二) (葉成輝博士)
上期談到自動駕駛與低空經濟是香港創科未來的兩個發展重點,今期和大家談談另外兩個發展領域,冀有助香港特區政府規劃未來,以數字政策驅動智慧創新,鞏固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
- Posted August 9, 2024
- 0
-
廢棄塑膠華麗轉身(葉文瀚博士)
塑膠,這個曾被視為環境殺手的材料,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巴黎奧運的綠色奇蹟。一間名為Le Pavé的法國初創,憑藉一項創新技術,把廢棄塑膠轉化為奧運賽場的耀眼明星。
- Posted August 8, 2024
- 0
-
跳出香港找新機遇(廖錦興博士)
特首李家超上周率工商界代表團出訪東盟三國,目標是促進雙邊經貿、爭取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及推動「一帶一路」。首站老撾是個人口與香港相若、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東盟內陸國家。
- Posted August 8, 2024
- 0
-
開源AI創造經濟價值(車品覺)
早前Meta發布最新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Llama 3.1系列,這系列模型包括8B、70B和405B三種參數規模。其中405B參數規模的模型,在多項基準測試表現出色,超越了OpenAI的GPT-4o,並可媲美其他領先的閉源模型,例如Claude 3.5 Sonnet。
- Posted August 7, 2024
- 0
-
無電製冷科研落地(鄧淑明博士)
有研究推算香港到2070年,全年平均溫度達攝氏26度(2023年為攝氏24.5度),屆時全年天氣都會很熱。面對酷熱,大家最直接的反應是更多使用冷氣,然而電能大多來自燃燒化石燃料,這正是導致氣溫上升的原因,故開冷氣降溫無疑是飲鴆止渴。
- Posted August 6, 2024
- 0
-
一次性密碼OTP的弱點(方保僑)
許多網購平台都會採用3D Secure交易系統,用戶付款時除了寫入信用卡資料,也需要填寫由金融機構採用電訊商發出短訊(SMS)的一次性密碼(One Time Password, OTP),作為網上身份驗證。然而,這種多年來看似可靠的安全措施,實際上存在不少漏洞。
- Posted August 5, 2024
- 0
-
以設計思維作人生規劃(黃岳永)
克服傷患後勇奪巴黎奧運女子重劍金牌的江旻憓,令港人大為振奮。她在落後1:7下反勝對手的表現固然出色,賽後見記者時那一句:「我終於無輸啦!次次都輸,我終於有贏。」相信更令不少香港人深有感觸。
- Posted August 2, 2024
- 0
-
F5G-A固網寬頻極上體驗(林國誠)
香港已有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引入F5G-A標準,除了提供最新的50G PON無源光纖網絡技術,支援高達50G光纖寬頻之外,亦支援FTTx,配合WiFi 7提供最頂級的互聯網體驗。
- Posted August 2, 2024
- 0
-
給香港創科的一點建議 (一)(葉成輝博士)
香港創科發展如火如荼,特區政府致力鞏固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地位,並加大力度推動新質生產力,香港創科發光發亮指日可待。我在這裏歸納了一些建議,希望能為未來創科發展作點貢獻。
- Posted August 2, 2024
- 0
最新文章
-
AI破語言孤島 助讀懂動物聲音(林國誠)
人工智能(AI)的進展往往令人驚嘆不已,如今它不僅協助人類撰寫文章、設計,更能診斷疾病與駕駛車輛。
- September 12, 2025
- 0
-
AI時代的學習新典範:駕馭變革,打造終身學習力(翁偉基)
在AI浪潮席捲全球的今日,我們習以為常的知識與技能正在迅速改朝換代。過去那種線性、一次性的學習模式已不再適用。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與變革的時代,真正的競爭力來自於不斷適應、持續學習的能力。
- September 11, 2025
- 0
-
企業實例看文化驅動創新(湛家揚博士)
一次為本地傳統建築企業的高層培訓中,我見證了一個重要的轉捩點。這間公司正面對成本壓力、市場競爭與技術轉型的挑戰。
- September 11, 2025
- 0
-
OpenAI進軍求職平台顛覆市場(車品覺)
由傳統招聘平台如LinkedIn和Indeed主導的求職市場,即將迎來一場顛覆性變革。OpenAI作為ChatGPT的開發者,正在悄然研發人工智能(AI)驅動的招聘平台(OpenAI Jobs Platform),此舉可能重新定義企業與求職者的連接方式。
- September 10, 2025
- 0
-
AI時代學習之道(黃岳永)
一年容易又開學,每年這個時候,筆者都會提醒同學:「你們學習是為了未來,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今年要學的內容特別繁多,除了課堂內容外,在我任教的大學中,幾乎每一門課程都融入了人工智能(AI)的元素。
- September 9, 2025
- 0
-
GenAI非萬能 勿過分依賴(方保僑)
在人工智能(AI)普及的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確實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無論是撰寫文章、編程輔助,還是在創意思考上提供突破性的啟發。
- September 8, 2025
- 0
-
守護網絡安全 由AI領航(林國誠)
數碼生活日益普及,香港市民在日常工作與消費活動中,愈來愈依賴網上交易與雲端服務。便利之餘,潛藏風險亦愈發嚴峻。
- September 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