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預警機械人 (視野機器人岑棓琛)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近年全球常遭特大山火肆虐,若能及早發現火種,可減山林災禍。今次請來港產視野機械人聯合創辦人及首席科學官岑棓琛,分享如何透過監控及預警系統,藉人工智能(AI)監控山林環境,實時模擬山火走勢,以不同策略開拓市場。
主持:(朱)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岑)岑棓琛 視野機械人聯合創辦人及首席科學官
朱:有報道指出,澳洲山火料燃燒至4月,你如何理解此等災害?可否簡單講解公司產品及技術?
岑:以我所知,全球92%山火是人為所致,僅有8%為自然災害,例如火山爆發、地震或雷擊導致。公司成立初期,團隊認為美國加州、澳洲等山火問題相對嚴峻,冀率先進軍有關市場;惟致力推廣數年,仍未獲採納。
以往護林員負責觀察山林有否火種、冒煙等情況,一般需於山區生活半年,24小時輪更工作。現時年輕一代不願入行,我們就以山火機械人,替補將被淘汰的職位。公司通過開發防火監控機械人,為護林及消防組織等提供訊息服務;滅火方面,交由專業滅火隊負責。
當機械人發現火災,快至數秒內透過即時通訊軟件,例如WhatsApp、WeChat、SMS短訊、電郵,或致電通報鄰近指揮中心,讓有關人員按系統建議,即時調配資源救災。通過AI預測模式及三維地圖系統,他們能以擴增實境(AR)介面,獲知火災位置、範圍、風向及風速、四周植物等,以便快速堵截火頭,並疏散居民;有關技術已獲國際發明專利。
每個山火機械人的系統運作半徑為8公里,相當於200方公里範圍;當中或有盲點,團隊就以另一端的機械人協作跟進。以本港為例,只需13個山火機械人,就足以監控全港1000方公里的陸地。
韶關直播演練 訂單接踵至
朱:你們如何驗證技術成效?進軍不同市場,又有何策略?
岑:作為港產初創,公司早期尋求漁農自然護理署,冀徵其同意在港山林點火,以測試產品技術。惟因本地保育意識較強,郊野公園燒烤區以外位置不准點火。其後,漁護署把個案轉介至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及林業局。起初,我們只徵求燃燒一棵樹,以測試產品成效。
惟當局人員表示「小弟,這樣不科學」,因火災發生會產生小氣候;當風向改變,甚或出現火龍捲。為求逼真模擬火災現場,他們讓團隊燃燒增城受蟲害入侵的森林,通過安裝山火機械人,採集山林數據,以建立AI模型,加強辨識火災能力。
其後,團隊於韶關進行大型點火測試,當局動員600名消防員,跟我們聯合於地面、空中進行立體滅火演練;有關演練於全國直播3小時。此後,內地客源接踵而來,珠海、濟南等省市紛紛尋求合作機會;現時更擴展至深圳、廣州、北京等內地城市;至今全球60個城市採用公司的山火機械人。
海外方面,剛提及到公司曾探索美國、澳洲市場不果,捨難取易是初創早期主要考慮。團隊其後發現,不少發展中國家冀以新科技,及時控制山火局面,以減低損失。於是,我們便開拓墨西哥、葡萄牙、泰國、印尼等市場,產品於當地銷情相當不錯。
夥保險公司開拓美國市場
對於美國等市場,我們調整策略後,計劃跟當地環保組織、保險公司合作,現正跟後者洽商。一旦遇上山火,當地消防部門或居民沒採取保護措施,導致人命或財產損失,保險公司可透過山火機械人保障公司權益;另鼓勵當地人員關注避險措施,冀以另類方式保障居民人身安全。
朱:公司未來有何發展?長遠會否涉足救援工作?
岑:全球現時不少人擔心會被機械人搶飯碗,公司期望專注於上游火災預警通報工作,最終滅火工作讓人類自行決策。
公司近年夥拍深圳中信海洋直升機公司,通過引入紅外熱成像、可見光遙感相機至救援飛機,讓它進入濃煙密布的火場後,能偵測火場及水源位置。事實上,不少山林地圖於3至4年前繪製,至今水源或已變乾涸。團隊期望藉此方案,加快救援工作,以減低傷亡。
團隊另投放不少資源於無人機研發,冀配合山火機械人,讓救援人員按鍵派送無人機,在火勢可控制下把握時機,快速滅火。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風雲人物|AMD蘇姿豐膺《時代》雜誌年度CEO
美國《時代》(TIME)雜誌評選超微半導體(AMD)主席兼行政總裁(CEO)蘇姿豐Lisa Su)為年度行政總裁。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購物行為體現沉睡效應(車品覺)
美國心理學家霍夫蘭德(CarlIver Hovland),最早提出休眠效果或沉睡效應(Sleeper Effect)。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訊息來源在記憶的聯繫,隨時間而逐漸脫鈎,忘記訊息傳播的來源,只保留內容的模糊記憶。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新發明|鳥類雙腿無人機 短距離跳躍飛行
無人機通常採用4組螺旋槳設計,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受雀鳥啟發,設計一款鳥類飛行器RAVEN。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智慧出行|半數港人有意乘坐自駕汽車
香港近年推動智慧出行,元朗錦綉花園今年8月起,試行5G自駕穿梭小巴。百度蘿蔔快跑今年11月底,亦獲香港運輸署發牌,在北大嶼山測試自駕車。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AI趨勢|台灣AI手語主播報天氣
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及公共電視合作,推出「人工智能(AI)手語氣象主播」計劃,以便在颱風、地震等緊急狀況時,協助聾人即時掌握消息,料明年下半年上線。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AI趨勢|Sora文字變短片模型 供訂戶使用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OpenAI向全球大部分用戶,開放最新影片生成模型Sora Turbo,惟歐盟地區及英國例外。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
-
醫療科技|足踝復康機械人 助中風患者訓練
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她領導團隊所研發的「智雲行健步儀」,最近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2025獲頒「創新獎」殊榮。
- Posted December 11,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