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torm入侵物聯網裝置 香港佔27%重災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雲端安全軟件開發商Barracuda Networks發表最新《焦點報告》,警告針對物聯網(IoT)裝置的InterPlanetary Storm(IPStorm)惡意軟件已出現新變體,可透過入侵IoT設備製造殭屍網絡。
新變體利用字典撞密碼
報告特別指出,目前全球估計有1.35萬個IoT設備受感染,當中約27%中招裝置來自香港。
Barracuda Networks的報告提到,新型IPStorm主要利用SSH伺服器發動「字典攻擊」(Dictionary Attack,利用字典內的詞彙執行電腦運算,逐一嘗試破解用戶自訂的密碼),或經由開放的Android調試橋(Android Debug Bridge, ADB)伺服器入侵系統設備。

目前全球估計有1.35萬個IoT設備受IPStorm感染,當中約27%中招裝置來自香港。(路透資料圖片)
過往IPStorm大多針對微軟視窗及Linux設備;及至今年8月底,Barracuda偵測到該惡意軟件出現新變體,黑客可透過入侵採用Mac OS及Android系統的IoT設備進行加密挖礦,或發動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
目前已知受IPStorm新變體攻擊的IoT設備中,超過六成來自東亞地區,香港更以27%成為重災區。
Barracuda Networks首席科技總監Fleming Shi接受查詢時分析稱,由於香港智能電視、路由器等裝置為數眾多,部分用戶的密碼安全設定卻很薄弱,故錄得較多受感染個案。
該惡意軟件利用Go程式語言(Golang)編寫,可隱藏在執行元件內,安裝於採用x86或ARM架構的裝置中。ARM架構常見於消費產品,例如家居電子設備、網絡裝置,令黑客有更多攻擊選擇。

用戶需要為其IoT設備設定更難破解的密碼,以防範IPStorm。(Freepik網上圖片)
電視Webcam皆可中招
問到大眾該如何防範IPStorm時,Shi提醒,用戶需要為其IoT設備設定更難破解的密碼;若設備提供多重認證功能,更應該多加利用。此外,在使用路由器等邊緣裝置(Edge Devices)時,用戶需要確保相關裝置沒有對外界開放SSH或其他連接埠。
Webcam和智能電視的用戶亦應解除路由器上任何通訊埠轉發(Port Forwarding)設定。萬一設備受感染,用戶應即時把系統恢復至原廠設定,再升級系統至最新版本。

Fleming Shi估計,本港錄得較多受感染個案,跟智能電視、路由器等裝置設定有關。(受訪者提供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城大啟動HK Tech 300國際創新創業千萬大賽 促進創新與國際化協同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於上月23日宣布啟動「HK Tech 300國際創新創業千萬大賽」(HK Tech 300國際大賽),進一步將HK Tech 300計劃的影響力擴展至世界各地。今次大賽將與來自九個國家及城市的11間大學、五間當地商會和初創培育機構合作,多國大學校長及代表當日應邀來港出席典禮,並希望可通過城大的科研及初創生態圈,協助當地初創落地香港,甚至拓展至內地及整個亞洲市場。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港全速邁向AI大時代(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已不再只是科技界的熱門話題,而是真正走進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巫筆|港AI批閱10萬篇作文
本地人工智能(AI)教育初創「巫筆」,日前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善假於物」教學研討會,探討生成式AI在中學中文寫作教育的應用。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噴射機械人|全球首款噴射機械人試飛
意大利技術研究院(IIT)經過兩年時間測試,周三(18日)試飛全球首款噴氣動力人形機械人iRonCub3,能夠在離地大約50厘米的高度起飛,並在飛行中保持平衡。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人類資訊保育|新網站收藏「前AI時代」資料
自從人工智能(AI)模型流行,由機器生成的內容在網上泛濫,包括文字、圖像及影片,甚至波及人類的原創作品。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Midjourney|推影片生成模型V1
迪士尼、環球影業等多間影視娛樂企業,上周聯手控告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Midjourney,指其以AI生成多個版權角色的圖像屬侵權行為。
- Posted June 20, 2025
- 0
-
AI漂洗|人扮智能猖獗 訴訟不絕 誇大技術欺瞞 礙行業發展須規管
現今業務若不加上AI元素,好像便趕不上潮流,不過須留意「假AI」帶來「真」風險。
- Posted June 2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