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人物專訪 News
-
學生創業者︰如何打造下一個互聯網奇蹟
這不是專家的看法,也不是教授的看法,只是兩位紐約大學研究生創業者 Alex Kauffman和Jason Bill Aston的看法,或許可以為學生創業者指點一下迷津。
- Posted December 2, 2013
- 0
-
作為VC,最糟糕是和其他VC打交道
在一家大的基金公司,有很多的合夥人,而想要變成一個大規模基金的合夥人,你必須在裡面待上很多年,必須學會如何處理內部的各種明爭暗鬥。
- Posted November 29, 2013
- 0
-
新創企業「抄」亦有道
對於現今互聯網上的「新」模式、「新」產品,其實很多都似曾相識,這似乎是一個無可避免的現象,究竟哪些模式可以借鑒,而哪些模式又無法複製呢?
- Posted November 29, 2013
- 0
-
讓用戶習慣成為創業資本
習慣決定成敗,這句說話值得互聯網創業者參考。事實上,互聯網公司的經濟價值很多時取決於用戶的行為習慣,這種習慣是創業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
- Posted November 28, 2013
- 0
-
創業者該如何與媒體打交道?
創業之初,公司沒有知名度,媒體的報導顯得尤為重要。但很多人都不懂如何跟媒體打交道,其實秘訣很簡單,只要視媒體記者為朋友就可以了。
- Posted November 28, 2013
- 0
-
新科技時代,創業公司生存10法則
Google、蘋果、Amazon以及Facebook是現今科技世代的四大天王,面對這些龐大的競爭者,新創公司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呢?
- Posted November 28, 2013
- 0
最新文章
-
盛博香港|拉攏歐日建產鏈 勝過自給自足
林清源承認,中國製半導體產品單件效能較低、價格較高,在國際市場上較欠缺競爭力,主要限於國內市場使用。但縱使在半導體製造相對落後,也能在其他技術追求創新,逐步縮小與海外大廠的差距,例如華為最近透過堆疊多晶片與優化架構設計,推出理論上綜合算力超出輝達(Nvidia)方案的CloudMatrix CM384超節點。
- June 30, 2025
- 0
-
國產EUV光刻將面世 封鎖倒逼自主創新
為降低對海外技術的依賴,中國須分散供應鏈風險,提升自主研發的能力,為交付國產光刻機鋪路。本報專訪盛博香港(Bernstein)董事經理、高級分析師林清源,拆解國產替代的技術路線,分析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動向。
- June 30, 2025
- 0
-
香港教育城|冀當超級貨架 推動AI學習 加強基建支援 融入日常教學
本報專訪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林峯,探討香港推動AI教育的現況、挑戰與前景。他認為AI教育在香港已全面起步,大部分學校都引入相關課程及工具,未來則需要加強基建資源支援,推動AI全面融入日常教學。
- June 23, 2025
- 0
-
AI智能交通|推進智能交通 不離數碼基建
國際汽車及航空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前任主席潘志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AI可支援城市規劃、交通流量預測與模擬,例如模擬隧道封閉對人流與車流的影響,提前調動巴士等資源,讓政府更有前瞻地部署危機應變策略。
- June 16, 2025
- 0
-
LexisNexis|AI法律助理攻港 助撰合約處理案例 全用本地內容訓練 附連結方便核實
律商聯訊(LexisNexis)是長年法律界主要資料與研究平台供應商,其新一代人工智能(AI)平台Lexis+ AI,內含專為法律工作流程設計的個人化助理Protégé,即將在下月正式登陸香港,成為亞洲首個上線地區。
- June 16, 2025
- 0
-
BUSINESS GOVirtual|港國際化優勢 成內地AI企外闖試點
數碼轉型平台BUSINESS GOVirtual(BGOV)創始人、柏堡活動首席願景官李亦珺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科技時刻在變,香港的優勢是客戶與環境比較國際化,內地AI公司傾向以本港作為服務出海試點。
- June 9, 2025
- 0
-
谷歌專訪|商業AI時代 谷歌倡員工自我顛覆主動擁抱新技能 融入前線工作
Google Cloud亞太區技術副總裁阿卜杜拉、接受本報專訪時稱,現時已進入「商業AI」階段,AI不再是技術團隊專利,而是營運部門核心架構。他強調員工應該「先主動用AI顛覆自己」。
- June 9, 2025
- 0